宋微:西非“去法国化”情绪为何集中爆发

尼日尔首都尼亚美日前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该国数千名民众要求前殖民统治者法国在尼日尔撤出军队。不仅如此,尼日尔邻国马里近期也取消了法语在该国的官方语言地位。针对非洲国家连日来出现的“去法国化”情绪,法国国防部长表示主要是俄罗斯在背后“搞鬼”。然而,导致西非国家民众产生这种情绪是否有其他深层原因?

笔者认为,法国防长将非洲的“去法国化”情绪归咎于俄罗斯的鼓动,实际是选择性无视西非国家对法国殖民遗产的普遍不满。其实对于西非而言,国际社会更熟悉的名字是“法语非洲”,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浪潮中法国被迫承认了这些国家的主权,但是却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渠道继续维系着宗主国的影响。西非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首先,法国对西非的政治把控,破坏了非洲治理能力。尽管西非都是形式上的主权国家,但是法国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干预。

一是法国在西非扶持代理人。西非国家的高层及政客多数都有留法和亲法背景,这是他们获得法国支持的政治资本。二是法国以“反恐”为名,在西非多国驻军。西非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泛滥,法国借此大量派驻军队。例如,法国目前在尼日尔派驻有约1500名士兵。8月3日,尼日尔军政府宣布废除与法国的军事协议,但法国未予理会。三是法国通过西非经济共同体(简称“西共体”),影响西非地区政局。尼日尔军方于7月26日发动政变后,西共体随即对尼日尔实施制裁,并警告将可能采取军事干预。十分微妙的是,美国对此事件态度比较模糊,而西共体的立场与法国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法国对西非的经济控制,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风险。尽管在西非的殖民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之久,但法国大多数时间是以“掠夺”方式将西非变为自己的原材料产地,根本无意推动发展。这导致西非沦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地方之一。一方面,法国企业长期控制西非经济命脉,攫取资源。正如此次尼日尔游行的一位示威者说:“他们掠夺了我们的资源,我们意识到了。所以,他们会逃跑。”另一方面,法国主导西非一体化,不断加强西非对法国的经济依附。例如,法国利用西非的金融一体化趋势,建立了西非法郎区。

再次,法国对西非的文化控制,伤害了非洲民族自觉。法国利用宗主国的地位,在西非建立“文化霸权”,一定程度上泯没了当地的民族认同。

一方面,随着民族觉醒,“法语非洲”开始“去法语化”。今年7月3日摩洛哥宣布,该国公共行政、公共和私营机构的官方语言将不再使用法语,而是变成阿拉伯语。阿尔及利亚也启动了旨在普及大学英语教学的教育改革,法语正在慢慢失去它的中心地位。8月26日马里官方宣布,根据新宪法,法语“降级”为马里的工作语言,该国使用的13种民族语言则获得官方语言地位。该宪法于6月18日在全民公投中以96.91%的得票率通过。据马里议会议员阿利乌·通卡拉表示,马里政府正在制订计划,逐步将法语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除,“我们有推广自己语言的严肃计划,希望在所有领域彻底消除法语,我们会逐步做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导致西非高层对法国文化的态度发生转变。例如,近期遭遇军事政变的加蓬总统在对外发出的50秒视频中未使用加蓬官方语言法语,而是用英语向外界发出求救呼吁。

近年来,全球化推动了西非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导致法国对其前殖民地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而西非人民对法国的批评的声音却在增加。特别是近期尼日尔和加蓬相继爆发政变,西非的“去法国化”情绪进一步升级。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需要正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与非洲国家形成正常关系,而非将当地民众的情绪归咎于域外因素。因为,殖民遗产最终将成为历史的灰尘。(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热门相关:讨厌的书生   与妻子达成一致   大明武夫   史上第一宠婚:慕少的娇妻   霸宠天下:腹黑帝君妖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