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建立共同支付系统逐渐具备可行性
8月14日,印度在与阿联酋的原油交易中首次采用印度本币卢比进行结算。同日,南非金砖事务特使苏克拉尔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本月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将讨论在贸易中使用本币以及建立共同支付系统的议题。在此之前,中国已经与巴西达成本币交易协议,俄罗斯、伊朗、阿联酋等国均同意以人民币结算石油。俄罗斯也与多国形成石油贸易本币结算协议。
石油天然气本币结算浪潮兴起,“去美元化”趋势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美元在国际支付结算、大宗商品定价中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美元霸权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
其一,“美元化”会给一国的金融带来不稳定性,削弱其国内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效果。美国外交政策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其他国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其二,美国通过美元霸权和国际支付结算系统实施单边制裁和打压其他国家的行为一直备受诟病。俄乌冲突中,欧美国家对俄罗斯采取冻结外汇储备、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的制裁方式,引发各方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安全性的担忧。
其三,新冠疫情之后,美国持续加息,一定程度上通过美元转嫁经济风险、让其他国家埋单的行为,进一步推动了多国“去美元化”的进程。
随着印度、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中采用本币或非美元交易,应该说,金砖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共同支付系统目标虽远,但并非不可能。
首先,目前国际采用的主要清算系统为SWIFT支付结算系统,同时还存在欧盟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EX)、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英国CHAPS、俄罗斯SPFS等,还有金砖国家银行卡支付系统(BRICS Pay)。随着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技术的发展,在开发这些跨境支付结算系统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SWIFT之外的共同支付系统具备可行性。
其次,建立共同支付系统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在美元霸权面前,建立SWIFT之外的共同支付系统是很多国家的共同愿望,他们认为这么做有助于减少对SWIFT的依赖,新的共同支付系统将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尤其对于饱受美元霸权威胁的国家而言,建立新的共同支付系统有助于减少汇率风险,降低美元加息带来的危害,有助于维护其国内金融稳定。
再次,贸易全球化和货币多样化促生交易“本币化”。随着贸易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贸易本币结算将会越来越常见。由于数字技术兴起,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逐渐发展成熟,去中心化、支付便捷、支付形式多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等优点都将驱动金融科技改变传统支付结算方式。
当然,建立共同支付系统并不容易。由于建立共同支付系统的技术难度大,工程复杂庞大,需要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和配套的保障机制,还需要各方协调,因此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客观说,美元的优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建立共同支付系统将对全球能源及金融市场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是共同支付系统将影响全球能源定价体系。当前全球三大原油基准价格分别是英国的布伦特原油价格、美国的WTI原油价格和迪拜原油价格。“石油—美元”体系形成已久,美国的大规模油气产量、石油出口量以及美元的能源霸权地位都决定了其在能源定价体系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新的共同支付系统一旦建立,意味着全球石油贸易额中以非美元结算的交易额将显著增加,将会影响全球石油话语权的分配。
二是共同支付系统可提高各国能源安全,维护国际能源贸易稳定。国际能源价格对国际局势、供需关系较为敏感。尤其在短期内,极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冲突、美元汇率、金融市场等的影响而产生震荡。建立共同支付系统有助于能源企业规避多种风险,降低能源交易成本。使用本币交易或者共同货币交易还将加强能源贸易双方的合作,维护能源贸易稳定格局。
三是共同支付系统有助于降低全球金融系统脆弱性。能源是大宗商品,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随着各国对本币结算交易的增加,创新国际支付机制的需求也在提高,国际货币体系逐步迈向多元化。共同支付系统一旦建成,金融市场的货币多样性和结算方式多样性将大幅度增加,这将降低全球金融系统使用单一货币的脆弱性,也将催生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作者是嘉庚创新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