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智:在非搞权力政治,美西方引火上身
非洲国家又一次政变,这一次尼日尔成了主角。从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再到尼日尔,这些发生政变的国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前法国殖民地,它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法国有密切关联;它们都是美西方在非洲推进反恐战略、建立排他性影响的重要据点。这些国家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政变,观察者很容易将政变归咎于其落后的经济、乏善的治理、脆弱的民主……但2020年以来,中部和西部非洲的政变潮与美西方在非洲进一步推进权力政治以及非洲国家加速觉醒密切关联。
美西方执意在非洲搞大国竞争,加剧非洲政治动荡。近年来,美西方加大对非重视,高调提出各种战略。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要重建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实质是要改变法国在非影响力不断下滑的局面。拜登政府的非洲新战略则意欲与中国在非洲进行全面竞争。在布基纳法索、马里相继掀起大规模的反西方浪潮、安全局势失控的背景下,美西方加大对尼日尔投入,准备将尼建设成为新的反恐中心。美西方对尼的投入,并不是因为尼的民主制度多么符合美国期望,而是尼可能成为遏华反俄的新据点。美国前非洲司令部司令斯蒂芬·汤森曾表示“作为首要任务,美国需要阻止中国在非洲大西洋沿岸扩展影响力”。美西方花重金在尼等西非地区部署军事武装,名义上是反恐,实质是阻碍中、俄在西非及大西洋沿岸扩大影响。但一场场政变及伴随着政变的反西方浪潮,让美西方在非洲的“反恐”“安全援助”暴露出大国竞争的原形。
非洲国家加速觉醒,美西方在非洲陷入困境。政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肯定是伤筋动骨的,但某种程度上确实代表着一种姿态。2020年以来非洲的政变潮,并不只是以往非洲政变故事的简单延续,需放在非洲觉醒的大背景下。
首先,美西方在非洲反恐战略的失败,让非洲国家陷入持续“安全困境”,政变发动者大多以安全失序为由,实施军人统治。过去10年,美西方在萨赫勒地区的反恐行动导致该地区恐怖主义泛滥且呈现出向几内亚湾蔓延的态势。(广义的萨赫勒地区从非洲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红海,狭义的萨赫勒国家是萨赫勒五国集团,指该地区的5个核心国家,即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乍得和毛里塔尼亚。)据相关调查报告,2022年全球恐怖主义袭击造成6701人死亡,萨赫勒地区占了其中43%。此次尼发生政变后,布基纳法索和马里发表联合声明称,对尼的任何军事干涉将被认为是“对布和马宣战”。另一西非国家几内亚也发表声明表示,不同意西共体建议的制裁,包括军事干预,并敦促欧盟重新考虑其立场。显然,简单的道德判断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面对非洲的政变潮,美西方更应反省自己的作为。
其次,美西方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其经济发展成果长期被掠夺,政变寻求更自主发展的可能。非洲国家独立后,法国创立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区,在该区域内通用“非洲法郎”。使用“非洲法郎”的国家被要求将其外汇储备的50%保留在法国国库中,货币和汇率政策均只能由法国决定。马里的岩盐、铝矾土、铁、锰、磷酸盐、铀等矿产资源开采权基本被法国资本掌控,主要出口地也是法国。作为大量铀矿的所在地,尼日尔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供应了法国15%的铀需求,并贡献了欧盟20%的库存。美西方对非洲矿产等资源的控制,导致非洲国家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最后,美西方对非洲的价值观灌输适得其反。西方领导人谈及非洲事务及对非政策,总是将价值观挂在嘴上,一副教师爷的姿态。但对于西方国家的说教,非洲国家深感不满,非洲频繁的政变及政变后非洲社会的反应,折射出了非洲对美西方所谓民主价值观灌输的不屑。美西方在非洲的权力政治是这波非洲政变潮的加速器,尼日尔的政变不是非洲此轮政变的第一次,或许也不是最后一次。但美西方需要看清楚,在非洲搞权力游戏必将引火上身。(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