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丹:以数字外交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自古就存在“礼尚往来”的外交理念,在“礼和天下”的文化传承中,铸就了古代中国“协和万邦”的外交形象。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协和万邦”的时代内涵和具体的外交形态都在发生变化。当数字外交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名片,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外交本身。有学者提出:“数字外交成为与传统外交并驾齐驱的外交形式,并日益成为全球数字治理领域的主阵地和大国竞争的主战场。”

数字外交囊括网络外交、人工智能外交、数据外交、新媒体外交等形态,具备即时性、可见性、互动性的特点。与传统外交比较,数字外交以独特的自身优势,更易于创造轻松、便利、快捷的舆论环境,吸引各国积极主导参与外交事务,为直接对话铺平了道路。具体的数字外交实践内容广泛,多涉及双边对话、多边会谈、首脑峰会等形式,也可以扩展到外交传播、公众互动、领事救助等多个方面。强化数字技术、转变传统外交思维,扩展传播路径,可以更好地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对外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

在国际视域下,数字外交作为新的外交实践方式,超越了信息工具的使用功能,被赋予更深层次的任务和目标。回顾发生的历史事件,美国政府视数字技术为输出本国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实际上,自2010年至今,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非常重视在数字外交领域拓展美国的意识形态观。比较典型的事件,如2009年伊朗大选中的“Twitter革命”。在伊朗大选中,美国要求本土的Twitter网站为伊朗反对派提供“社会媒体”服务,支持其政治选举行为。可见,数字外交摇身一变,成为“美国外交的新武器”。事实上,早在2010年前后,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两次就“网络自由”发表演说,提倡要利用数字技术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其实,美国政府早就谋划了数字外交的转型,表面上要求加强数字领域的国际合作,背后却是美国试图实施外交霸权的本国战略。究其本质,通过数字外交向其他国家渗透西方价值观念并获取利益。

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关系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转变思维,利用数字外交,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中国应破除美国主导的惯性思维,坚持中国的外交特色,主导自己的话语权,彰显中国大国形象。一方面,肯定数字外交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提升中国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构建数字外交战略体系,提升数字传播表达效能。在不断输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取得国际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此外,还应全面匹配国际传播新形势要求,优化顶层设计、外交模式、运行方式,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目标。一方面,立足于中国发展战略高度,在提升国际传播的道路中,明确弘扬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承载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任务,有效构建起同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数字外交传播体系。

20世纪上半叶,林语堂先生用西方人喜爱的坦率幽默的笔调,翻译《生活的艺术》等著作,生动讲述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保持中国文化本源的“农民达芬奇”蔡国强,以展览的形式将中国艺术符号引向世界。民间话语表达在群体传播、人际传播领域内,拥有无可比拟的亲和力,容易引起海外受众的共鸣,达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今天,网民成为网络世界文化交流的主力军。我们应重新审视“数字外交”视角的“民间力量”,引导中国的民间话语传播到其他国家,影响他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态度。

中国要保持客观的态度,既谨慎面对与他国的数字竞争,也要积极推进数字外交交流。在具体的举措中,加强数字技术教育,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数字外交的环节中。也要保持理性的思考,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使数字外交圆满完成。(作者是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文章由作者在8月10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热门相关:暖君   麦客   酒店危机   琴弦上的爱   漂亮的妹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