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宇:极端天气呼唤坚定的治理行动

联合国气象组织及其合作伙伴8月8日宣布,2023年7月成为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世界天气归因联盟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没有气候变化,这些热浪“实际上是不可能形成的”。除了热浪,一些国家还遭遇了持续的暴雨和洪水。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提醒我们,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坚定的治理行动来应对这一紧迫且持续的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全国各地都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来完善气象预报体系,提高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相关机构应积极自主研发及引入先进的气象监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模型,及早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民众得到及时通知和疏散。值得注意的是,数值预报、人工智能的辅助,以及预报员的智慧在极端暴雨的预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发展预报服务的重点应集中在延伸期预报、中短期预报,以及有针对性的临近预报。

同时,城市发展应更加注重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避免盲目扩张和建设。城市的排水系统、防洪防汛设施等基础设施要与时俱进,增强抗灾能力。在城市化进程中,要保留自然湿地和绿地,增加城市的自然保护屏障。此外,频繁发生的极端气象事件不断刷新我们对城市抗风险能力的认知,应加强与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灵活高效的政策制定机制,共同制定更加科学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

公众在气象灾害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加强气象灾害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媒体和教育机构应共同努力,普及气象灾害知识,向公众传递正确的防灾减灾信息。公众需要了解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预警标识,以便在预警发布时能迅速作出应对决策。了解避灾区域、疏散路线和避险措施,是公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作为气象灾害的直接响应主体,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也是公众的责任。社区是灾害发生时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灾害损失。公众可以参与社区的防灾演练和应急演练,熟悉防灾设施和救援措施。在灾害发生时,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国际合作在治理气象灾害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享经验,共同研究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此次京津冀暴雨与2021年12月的马来半岛洪水在形成机理上有着很高的相似性。2021年马来半岛洪水同样是在超强台风“雷伊”登陆期间爆发,这表明气象灾害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共性。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应对和减轻类似事件造成的损失。

总而言之,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越发频繁已成现实,为此,需要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注重城市规划中的风险评估和自然保护屏障,以及加强与公众合作、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国际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与其他国家和组织共同研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未来可能更为频繁的气象灾害中更加坚定和有效地应对挑战,更好地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安全与福祉。(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热门相关:叔叔的妻子   一对活宝闯天下   柏林漂流   姐妹的房间   我老婆的姐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