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彬、何桂烨:数字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发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当代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物质精神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完成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使命,加快完成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充分发挥数字中国战略的驱动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书写国家发展的新篇章。

数字驱动实现巨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当前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减弱、老年人口占比上升,推进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必须抓住劳动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养老服务这两个关键点。

一方面,积极推动劳动力供给适应数字化劳动力需求的结构调整。加强契合行业数字革新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数字思维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产业工人的数字化操作与创新能力,推动劳动者适应数字时代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内容。

另一方面,基于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打造“政府-企业-产品-家庭”四重维度的智慧养老模式,合力构筑“养老友好”的社会数字环境。通过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研发和推广适老化数字产品,创新数字技术养老应用,拓展排泄处理、健康监测、走失监视等应用场景,同时依托数字化平台分析养老设施、社区及居家养老的相关数据,根据老人及家庭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赋予“冷冰冰”的数字设备以“暖融融”的养老力量。

数字驱动实现物质精神相互协调的现代化。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通信在便利个体间交往与联系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深化了技术对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影响。我们要积极应对数字化情境下不同文化间的加速交融,通过对多元文化的了解、辨别、赏析和借鉴,涤荡文化的偏见和狭隘,营造平等开放、交融互鉴的良好文化交流氛围。在数字技术逐步渗透、改变经济基础的同时,也应推动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完善与数字文明相匹配的思想与制度体系。

数字驱动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数字技术逐渐开始变革以往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助力环保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通过智能传感、数字监测等手段实现工业的精细化投入;运用市场分析实现科学化订单管理和产品计划,避免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让生产方式实现从“量增”到“质优”的转变;数字技术与环保生态深度融合,拓宽数字环保在城市绿化、污染监测等场景中的应用范围,以数字技术、智慧治理为手段推动生态保护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数字驱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数字技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在驱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能够助推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服务与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发展成果普惠全体人民。针对税收征管、监管和执法等环节中存在的短板,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智慧税收系统,消除税收漏征、漏缴等系统缺陷;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监测社会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真正实现将有限的资源安排给最需要的人,助力社会资源共享。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国情、文化、生态、外交、民生于一体,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数字驱动的作用能够助力我国在时代发展的大考中攻坚克难、争先创优,推动经济社会多方位协调发展。(作者分别是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统计学院博士生)

热门相关:神秘老公,晚上见!   懒散初唐   甜蜜隐婚:老公大人,宠上瘾   资本大唐   万古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