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硅谷银行“灰犀牛”冲撞欧洲金融稳定
以硅谷银行倒闭为肇始的美国银行危机仍在发酵,在经历不到一周时间三家银行破产之后,危机的范围在美国许多地区性中小银行以及欧洲蔓延,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也开始遭遇各种连带影响,有引发新一轮金融风暴的风险。
目前,美国的银行业陷入恐慌,许多地区性的中小银行也面临破产风险。 包括太平洋西部银行、大都会银行等在内多家区域性银行在过去一周都遭遇了存款的大幅流失和股价的暴跌。特别是同样位于加州的第一共和银行,过去几天的存款流失达十亿美元,股价一度暴跌62%,创其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3月16日,摩根大通、花旗等美国大型银行共同向第一共和银行注入300亿美元流动性,但仍然没能提振市场信心。与第一共和银行类似,美国大型理财顾问机构——嘉信理财旗下优选基金产品在过去数天也累计流出88亿美元,“挤兑危机”向银行业以外的金融机构扩散。美国的银行业一片风声鹤唳。
美国的银行业危机还进一步蔓延至欧洲。3月13日,在英国首相和财政大臣的斡旋下,汇丰银行宣布以象征性的1 英镑的价格收购了硅谷银行的英国分行;德国银行监管部门在同日也下令关停了硅谷银行的德国分行。3月14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也遭受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其危机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经营不善,但硅谷银行破产引发的全球金融恐慌无疑成为压垮瑞信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和欧洲的金融监管部门紧急采取了救助措施,但效果有限。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3月12日就承诺将为硅谷银行的所有存款提供兑付,美联储则是发起了一项新的“期限融资计划”(BTFP),向更多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但在随后一周内,危机仍然在发酵。据美国媒体报道,拜登政府已经与巴菲特团队联系,讨论救助美国地区银行的进一步措施。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期间曾向高盛银行注资50亿美元,以帮助美国银行业恢复信心。瑞士央行则是在3月16日向瑞士信贷提供了高达500亿瑞士法郎(约合540亿美元)来增强其流动性,但对于规模巨大的瑞士信贷来说还远远不够。最新消息显示,在美国和瑞士监管部门的撮合下,瑞银(UBS)正在讨论全面或部分收购瑞士信贷。这可能成为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合并。
正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所说,硅谷银行破产关闭的核心问题在于美联储持续上调利率。美国在疫情期间先是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去年3月份之后为应对由此引起的高通胀又逐步开启了激进加息的步伐。过去一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限已从0.25%飙升至现在的4.75%。从不负责任的过度宽松,到不顾一切地迅速加息,美联储的政策“过山车”最终导致了硅谷银行的破产危机,而同样的隐患不仅广泛存在于美国的中小银行中,也存在于欧洲的金融机构中。
应该说,硅谷银行倒闭可能引发的新一轮金融风暴表明,美国的金融霸权仍然是全球金融稳定的最大隐患,是世界经济最大的“灰犀牛”。
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频频成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地。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金融霸权,其货币政策理论上应该是全球金融稳定的控制器,但是由于美国经常采取不负责任的激进加息转移危机,反而成为世界金融和经济稳定的重要破坏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就是美联储自2004年以后的连续17次加息,而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都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是吻合的。
监管缺位、过度信奉金融自由化是美国频频引发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正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因为美国过度放松金融监管,进行不负责任的金融“创新”一样,硅谷银行的倒闭同样反映出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失责。在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一度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全面加强了金融监管,但特朗普政府在2015年签署的《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则再次放松了对于中小银行在交易、放贷和资本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并且允许中小银行不参加美联储的压力测试。这埋下了本轮中小银行危机的种子。而美国之所以反复放松金融监管,主要是因为美国高度依赖金融服务业的经济发展需要。可以说,美国过度依赖金融自由化带来的“红利”,却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让各国金融机构一次次“买单 ”。
林肯曾说过,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所有军队都不会对美国构成“危险”,如果美国遭遇“危险”的话,这种“危险”只会来自美国内部。美国现在拿着放大镜满世界找所谓威胁美国安全、危害世界秩序的敌人,或许应该把放大镜换成镜子,好好从自身找找原因。(作者是社科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