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野:以救援名义谋“独”,民进党当局心不正
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地区和叙利亚北部地区发生强烈大地震,国际社会纷纷派遣救援队前往救助,大陆的救援队8日便抵达并参与援救,台湾地区也派出相应搜救队伍参与。这本来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好事,但很遗憾,民进党当局不肯放过任何在国际上刷“存在感”、寻求所谓“外交突破”的机会,再次将国际救援操弄为政治表演舞台,一方面让台公共救援队打出旗帜和称号,极力宣称要让世界“看见台湾”,另一方面台各部门勾连进行所谓“大外宣”,高调授旗送行、蔡英文与搜救队举行视频连线会议等等,更把某些国际媒体和组织将台湾列入支援土耳其“国家”名单进行大肆宣扬,意图谋求所谓“外交突破”。
事实上,以参与提供国际援助为名义图谋“外交突破”已成为民进党当局惯常操作手法。台湾外事部门主导的开发援助仅在2020年经费就超过5亿美元,并设立“财团法人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进行全力推动。这类组织利用台湾民众的民脂民膏,配合民进党当局,打着人道主义旗帜,以国际援助为名在国际上大搞拉拢工作,意图松动一中原则、巩固所谓“邦交国”并开拓“台独”空间。民进党当局还将其视为与美勾连的重要内容,2022年11月,台美签署“发展及人道援助合作谅解备忘录”,由台“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和美国际发展署对接推动。对于这类行为作用,美方相关人员更为坦率直接,强调台湾应基于所谓“价值观理念”与其他国家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国际援助“扩大音量、公开旗帜”,将其作为与中国大陆“外交对抗”的重要体现。
具体来看,民进党当局在近几年的国际突发事件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频频“夹带私货”,再通过舆论炒作突出台湾所谓的“主权地位”。2018年日本关西地震发生以后,蔡英文与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高调互动;疫情期间,民进党当局把对外口罩、药物和技术援助用“台湾能帮忙”进行包装,搞所谓“口罩外交”;2022年阿富汗地震后,民进党当局又炒作“台湾是第一批向阿富汗伸出援手的国家之一”;俄乌冲突发生后,民进党当局也借机突出台湾“主权地位”,称其为乌难民进入台湾提供“庇护”等等。
对于今天的民进党当局而言,高调进行所谓的“援助外交”搞突破还有一个更为直接和现实的目的,就是“以外救内”、全力拉抬民意支持度。从去年年底“九合一”选举至今,民进党虽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但是坚拒进行任何实质意义的调整,尤其是蔡英文仍将“固权谋独”视为第一要务,力推亲信、前台湾地区副领导人陈建仁和前桃园市长郑文灿把控行政团队改组,并基本留任各部门负责人。民进党和蔡英文这种拒绝反省检讨的傲慢态度引发各界更大不满,而面对台湾经济寒气的扩散、通货膨胀的日趋严重(最新数据显示台2023年1月CPI破3%),尤其是鸡蛋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持续“狂飙”,民进党当局几乎束手无策,民调显示对其不满意度仍在持续上升。可见,此时进行“援助外交”的相关炒作,大有转移民众视线并为自己“止血”之意。
另外,当前两岸互动尤其是两岸民间互动的逐渐升温对民进党当局对外路线产生了更大压力。近期岛内要求维护两岸和平、恢复两岸互动交流的声音不断升高。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登陆访问虽遭绿营侧翼及媒体的攻击抹黑,但仍在台湾社会引发了广泛的正向讨论,岛内工商界等其他团体都在规划登陆访问。民进党当局“亲美抗中”的路线正受到普遍质疑,迫切需要一些看起来的所谓“外交突破”以证明其“疏中亲美,走向世界”行得通。
但民进党当局的政治算计难以得逞。从岛内各界反应来看,民进党当局的这一波操作效果非常有限,相反有舆论批评对台湾搜救队曝光过度,是“不必要的宣传噱头”,就连在台亲绿的美国人士都提醒民进党当局“远不是‘外交政策’突破,善举不必‘大外宣’”,经济民生、民进党整肃贪腐等问题才是各方关注重点。
如果将时间轴再拉长一些,看看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上台以来为“外交突破”捣鼓的各种政治伎俩,会发现台湾根本没有任何实质突破,只有对外活动空间的日趋逼仄:心心念念的世卫大会进不去就是进不去,“邦交国”不仅数量锐减、逼近清零,剩下的几个也正在热议是否要与台湾“断交”,巴拉圭更是直接喊价十亿美元才能“固邦”。放眼望去,恐怕只剩下民进党当局口中“台美关系坚若磐石”“台日关系前所未有”,但台湾究竟付出了什么,恐怕从近期岛内高涨的“疑美”声音中便可窥见一二。
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和影响力的不断拓展,民进党当局苦苦寻求的“外交突破”只会被撞得更加头破血流。2022年,民进党当局的“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就被我相关部门列入“台独”顽固分子关联机构,受到一系列严惩。可见,顺应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选择“从大陆走向世界”,经由两岸合作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才是台湾的最佳选择。(作者是正奇经纬智库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