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数字丝绸之路推动新型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朋友圈”越来越广,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有力推动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然而,少数西方国家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唱衰抹黑。眼下,西方一些人又从担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提升硬实力,转而担心“一带一路”令中国新型软实力脱颖而出。

日前,德国《经济周刊》刊文称,北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使无纸化全球贸易成为可能,并将全球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文章写道,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朗哈默说,“中国想通过这项创意让国际贸易无纸化。例如,文件和单据都可以打包到区块链当中去,当货物抵达港口时,转账在智能合同下就自动完成了”。朗哈默认为,如果中国IT企业和金融行业的企业也加入数字丝绸之路,就有可能孕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软实力。

“一带一路”倡议能吸引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充分彰显中国的软实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魅力。数字丝绸之路事关中国在全球化的数字转型中塑造规则、标准和模式能力,因此被西方一些人看作一种新型软实力。

由此看来,西方一些人担心的不只是今天,还有明天;不仅担心利益,还担心标准,鼓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就是担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制定规则和标准,削弱其影响力。这种担忧本质上仍是霸权主义心态。因为他们很清楚,WTO没有关于数字贸易这一新生事物的内容,存在“规则赤字”,所以担心中国由此引领数字领域的规则制定。就像当初西方并不真正关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债务问题,而是借债务说事,现在也并非真正关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与绿色转型,而是关心自己的影响力、主导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中国倡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西方一些人忧心忡忡。不久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发表报告,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落地已产生巨大影响,“跨大西洋同盟”在对抗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挑战方面任务十分艰巨。报告就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欧盟应推动经贸关系多样化,考虑深化同一些非传统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包括拉美经济体和其他“民主国家”;美国则应避免盲目谴责他国与中国较密切的经济联系,采取更“务实”的态度。二是促进欧盟内部协调和市场统一,推进与中国“脱钩”的目标。三是欧盟应基于“共同价值观”,推进成员国之间以及同中东欧经济体的和解与共融,更好应对外部“威权主义”对欧盟团结构成的挑战。四是划定“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I)计划、“全球门户”倡议及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等机制的不同角色,更好制定跨大西洋政策应对“中国地缘挑战”。五是积极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全球竞争。

这反映出的不只是西方惯有的傲慢与偏见,更将其继续主导世界的企图暴露无遗。西方不去反思“一带一路”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就在于多数国家希望消除欧洲殖民体系、战后美国霸权体系的负外部性。中国此前的软实力也好,新型软实力也罢,都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西方一些人一些国家如果真心关心世界,就应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沿线人民,而不是抱怨、污蔑和抹黑,甚至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制造分裂。

未来的世界怎么样,很大程度上不再取决于西方多么先进,而是大多数国家取得怎样的发展成绩,各国人民如何共同发展。所谓的中国“软实力”,是世界因为“一带一路”而变好的客观结果,并非中国主动追求的目标。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然包括全球化的数字化、绿色转型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方兴未艾,是新型全球化的写照。

中国软实力与西方软实力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不主导,不自以为是地干涉他国内政、不按照先验论改造世界,而是尊重他国,强调发展战略对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真心推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西方之所以担心数字丝绸之路推广无纸贸易、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数字货币和数字贸易模式,就是因为这些新技术、新模式是去中心、去霸权的,这与中国理念高度契合,于是与更多国家产生共鸣共振共情罢了。西方不反求诸己,睁眼看世界,反而紧盯所谓“中国软实力”,只会是缘木求鱼。(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热门相关:勇闯天涯   如意小郎君   南少,你老婆又跑了   来自异世界的诺诺   剑道邪尊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