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春节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确定性

一切好像回到了20年前的那个春节。

当时我从美国回国度假,在节后的聚会中,一位老记者用八个字形容了他回家过年的感受:过去是“有什吃什”,现在是“想什吃什”。他是山西人,“什”(第四声)就是“什么”的意思。

那一年(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多,迈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

在与家人的团聚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从未有过的对未来生活热切的期望。春节饭桌上谈论的,不是谁的工资涨了,就是谁在准备买房、买车,年轻一代还筹划着换个更适合发展的工作,老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你们还得努力”……

家庭饭桌上的交谈反映的是中国最真实的民情。

今年春节前,我以为话题会更多地围绕着疫情展开,没有想到的是,伴随着疫情的迅速退却,家人和亲友们的谈话又回到了充满期待的气氛之中。

就像20年前一样,主题总是围绕着未来而展开。怎样才能有更稳定的工作、更多的收入和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饭桌上有抱怨,有担忧,有争论,但谈论更多的是机会,是疫情之后释放出的经济增长的机遇。

20多年过去了,家庭中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从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中,仍然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家庭观的深刻印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有怎样的期待,整个社会就会有怎样的期待。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处于发展阶段。我们不再执着于突飞猛进,但依然在追求着稳健前行。要过上更富裕、更稳定的生活,承担起家庭责任的一代人深知,他们必须像父母一样,更加辛勤地工作,紧紧地抓住经济快进的机遇。

在中国人的家庭观中,蕴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元气”,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在促使人们为更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同时,它也在不断地推动着经济的转型,使人们对国家发展和个体未来的期待值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为什么那些预测中国经济会衰退、会崩溃的西方专家们总是失算?就是因为他们往往低估或者根本就没有深刻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家庭观。

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只是看体制、看企业,更重要的是看成千上万普通中国人的追求和期待,他们是否愿意为家庭更美好生活付出更多的努力。

40多年来,正是这些普通中国人通过艰苦奋斗,创造了今天中国的经济。他们和他们的下一代是国家发展的创造者、受益者,同时也是推动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以来确定的方向前行的强大力量。

中国的春节更不是只有大红灯笼、舞狮、鞭炮和烟火,还有家家团圆和在团圆中对春暖花开、五谷丰熟的期待。

今天的世界,最稀缺的就是确定性,专家们为寻找确定性苦苦地思索着,而我从今年春节的家庭团圆中看到,确定性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家庭之中。

成千上万中国家庭对未来的期待影响着这个国家发展的方向。(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热门相关:嫡女谋:逆天三小姐   学霸你女朋友掉了   纣临   惹火小辣妻:老公,用力点   明天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