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亮:对东盟欧盟深化合作需全面看待

当地时间12月14日,东盟和欧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双方建立关系45周年纪念峰会。相比以往,本次会议不再仅仅只是欧盟执行机构欧委会主席和东盟轮值主席国出席,而是召集了双方大多数成员国领导人的首次全面峰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东盟2022年轮值主席国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担任主持角色。作为东西方最大的地区组织,东盟和欧盟建立与强化区域间的对话、合作体现了双方希望在国际变局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不选边”的意愿和政策选择。

众所周知,东盟及“欧共体”(欧盟前身)分别是东南亚和欧洲部分国家在各自地区推动地区合作及以此在美苏冷战对峙大环境下获得安全空间、实现发展的结果。这也就表明,东盟与欧盟的成立表达了东南亚和欧洲多数国家渴望在战略上自主、在安全上不受制于人和在经济社会上通过对话、合作寻求发展的意愿。双方关系虽然一度经历波折,但在2020年12月升级为“战略伙伴”以来,实际上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东盟与欧盟的关系步入新阶段,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双方对各自在区域、国际局势中的定位,以及发展彼此关系的动力因素,更加凸显而不是弱化了。诚然,美苏冷战和东西方对峙已经淹没于历史长河,但冷战思维现今依旧弥漫在欧亚大陆,北约东扩及俄乌冲突的发生再度让欧洲站在了硝烟的前沿,东南亚乃至更宽广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地带,欧盟、东盟均深受影响。在这一情形下,历史上共同的夙愿——在战略上实现自主和在安全上不受制于人再度让东盟和欧盟选择进一步加强对话和合作。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变局,它们要的不是“选边站”,而是倾向于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东盟正在致力于重塑和巩固“中心地位”,在2019年通过提出“印太展望”展示自身的战略自主和对地区未来发展的规划,也通过“2025愿景”描绘了对东盟在世界事务中的角色期待。欧盟虽然在近十多年面临诸多困难,也依旧在2021年先后发布《互联互通和欧亚关系决议》《欧盟印太合作战略》等报告,表现出想要维护战略自主和通过开展合作促进利益的想法。可以看到,随着东盟的崛起,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与欧盟比拟的“战略中间人”。两者作为关键的力量,如果能够坚持战略自主和多边主义,将成为大国“战略竞争”下的重要平衡因素,弥合美国等推动 “筑墙脱钩”所带来的国际分野,推动全球治理向前发展。

不仅如此,东盟与欧盟在 “不选边”之外,还将彼此视为大国以外的“第三选择”。此次东盟-欧盟特别纪念峰会在全球科技革命和“工业4.0”浪潮下,将互联互通、清洁能源转型、贸易、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作为交流的重点,而贸易关系的升级、产业链与价值链合作、绿色伙伴关系极有可能成为双方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内容。着眼于此,欧盟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签署“合作伙伴协定”,并向东盟做出投资百亿欧元的承诺。

此外,这次东盟-欧盟峰会中,人权、价值观、规则与标准等挑战性的因素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但这显然不是一次峰会就能解决的问题。例如,欧盟与印尼在锡出口、与马来西亚在棕榈油出口等议题上矛盾迄今未解,东盟虽与欧盟共同表态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但也坦言与欧盟在对形势的评估和制裁问题上有不同意见。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值得我们警惕的因素,例如欧盟提出的“友岸外包”理念及其可能对中国-东盟产业链造成的冲击,双方还有可能在海上航行自由、技术出口管制等层面加强合作。因此,关注东盟-欧盟合作,既需要战略视角,也需要微观视角,既需要把握主流,又要看清变化,既需要客观看待,又需要主观重视。(作者是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

热门相关:情事2018   宠物男   摇摆艳夏   嫂嫂情事2   妈妈的咪呀!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