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韦珍玉:邻里和谐互助,是亚洲的根本优势
11月15日到16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七次领导人峰会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G20峰会传统上主要关注宏观经济议题,但近几年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反恐、全球卫生等更广泛议题。外界普遍预计,俄乌冲突、能源危机、高通胀将成为今年峰会的主要议题。紧接着,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国举行。今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开放、连通、平衡”。届时,APEC各方将会聚曼谷,共商后疫情时代亚太经济合作大计。这两场重要的国际性大会也让亚洲吸引着世界目光。
经济确定性和安全稳定性是实现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这些不仅是国内治理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全球治理的必要条件。发展与安全是治理的两大驱动轮,与此同时,也是一体的两翼。发展与安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则是发展的前提,这两大因素对于构建稳定而言至关重要。
安全不稳定和经济不确定并不是自然现象。这种情况是迷失发展方向所带来的后果,是把支配和霸权的野心置于人本之上造成的。全球北方国家陷入经济大衰退与利己主义思想和垄断经济是分不开的。在经济衰退开始造成欧盟区域主义遇困后,英国决定“脱欧”就凸显了这一点,没有任何团结一致和相互帮助的观念。殊为可贵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应的合作为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提供了支撑,使得这些国家依然能够延续经济发展。德国和法国等更多的欧盟国家最近开始与中国构建更加紧密的关系。德法以及欧盟其他国家不得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国制裁俄罗斯所带来的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挑战,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经济不确定、未来前景黯淡。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之中。民粹主义和右翼排外思想如今在欧洲盛行,缺乏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的精神,这带来了经济破坏,并给社会领域带来了破坏,造成政治不稳定和脆弱性。全球北方国家的经济衰退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利己主义和垄断心态的结果。
一个国家能实现和谐、公平的经济发展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要在国际关系的背景下付诸努力才能取得的。中国选择了对话之道来解决问题,而非冲突之道,没有采取武装军事行动、胁迫和制裁。对话是植根于亚洲智慧传统的问题解决之道,把合作伙伴当作对话对象,而非像西方那样将其视作控制对象。感知和同理心是实现团结的必要条件。把军事行动和任何形式的制裁当作解决问题之道,只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还可能会导致战争的爆发。
中国及其伙伴国之间也并非没有问题和摩擦,各国之间也会产生分歧。在合作过程中发生矛盾是难以避免的,但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中国的一大特点。中国选择通过朋友之间的平等对话来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国在推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也采取了和平解决矛盾的方式。当代中国一直基于“民生是所有发展的根本和目标”的哲学价值观来处理政治和经济问题。
中国提倡多样性、包容性、相互信任和合作,并坚持共同解决全球挑战,这一做法对世界是一大贡献。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倡议“构建共同发展”的亚洲价值观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亚洲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亚洲拥有源自本土文化智慧的相似价值观,相互帮助是植根于亚洲传统的高尚价值观。而互助文化与利己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亚洲文明中的互助思想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了诸多有益的价值观。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和谐发展是亚洲安全领域实现稳定的前提条件。在互助基础上与邻国构建和谐关系是亚洲文化力量的体现,也是当下在面临国际经济衰退以及全球动荡时的根本优势。随着全球北方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当前亚洲的经济总体表现好于北方国家。
以互助和团结思想为基础的亚洲必须进一步加强团结,以在世界面临经济衰退之时保持和提升其经济力量。中国可在多边机制中更加积极地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引领世界克服大萧条。面对个别国家破坏亚洲团结的企图,更加稳定的亚洲经济和政治环境是强劲的基础。
近些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世界发展。尤其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其带来的益处正由全球共享。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区域分布看,覆盖了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和中东欧等地区。这些地区的陆地面积加在一起占到全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多。基础设施联通是该倡议的优先事项,它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需求。缺少了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些国家无法启动发展进程。经合组织在报告中援引亚洲开发银行的话说,2030年前,亚洲共需要26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无疑可以帮助提供部分投资。中国的投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相关国家带来积极影响。
总之,和谐合作与平等伙伴关系是创造共同发展的基础。源于高度尊重人本原则的和谐合作与平等伙伴关系,将会造就共同发展。与之相对比,通过否认他人来获取霸权将会造成文明的破坏。因此,我们要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并让年轻一代明白,共同发展才是世界和平的唯一出路。(作者是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由王晓雄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