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打开强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4日下午出席军队领导干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军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强化担当作为,强化工作落实,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开强军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十大报告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丰富拓展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时代内涵,鲜明标定了未来5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形成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从顶层立起了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总纲,是人民军队必须扛起的时代重任、必须交出的历史答卷。
深远考量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把握强国强军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十分紧要的一步,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一是应对世界变局挑战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道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力量和强大军队,迫切需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二是支撑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需要。富强的“强”,不仅指强国的“强”,也指强军的“强”。作为大国军队、强国军队,必须在现代化的赛道上加快步伐,抓紧补强制约备战打仗的短板弱项,推动战略能力加速生成,以强大军事力量,确保打赢未来战争,确保不发生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战略风险、全局性风险。
三是实现军队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们党既定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习主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求我军建设以更优策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前推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体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思想体系,都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根源于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复兴对强军兴军的战略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对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决心和战略定力。
指导思想上,必须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军事指导理论、军事战略指导和治军根本原则。
强军布局上,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这明确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基本路径。其中,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改革强军是必由之路,科技强军是核心驱动,人才资源是强军兴军的宝贵战略资源,依法治军是强军之基。
战略路径上,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这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根本落点上,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这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军全部价值之所在。
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围绕“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这个主题,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部署,引领人民军队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是牢牢把握“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这个根本所在。军队党的建设,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军队全部工作的关键。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二是牢牢把握“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这个鲜明导向。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军事手段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打赢能力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赢得未来战争主动权,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
三是牢牢把握“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完善军事力量结构编成,体系优化军事政策制度”这个任务重点。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础。
四是牢牢把握“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个目标指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 习主席在报告中郑重宣示,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三个有信心、有能力”,为新时代人民军队赓续优良传统、赢得更大荣光标定了前行方向。(作者是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