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西方话语霸权步入黄昏是必然的

1492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的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探险队登上美洲一个平坦小岛。这一事件在历史教科书中被称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天在西方被当作纪念发现美洲的“哥伦布日”。但500多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这种说法是一种典型的浸透着“欧洲中心论”的西方叙事。它在打造哥伦布这个西方“图腾”的同时,有意无意忽视了在哥伦布到达前,美洲不但有人居住而且还有灿烂的美洲文明,掩盖了哥伦布倚仗利剑和枪炮入侵和征服“新大陆”的事实。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每一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西方在主宰和支配世界的过程中掌控国际话语霸权,并处处从西方导向的历史观出发塑造自身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为此甚至不惜掩盖殖民、屠杀等罪恶。但如今,国际秩序走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大趋势不可阻挡,西方叙事与历史观的误导和不合时宜正在引起非西方世界越来越高的警惕,也正在被更多地揭示和纠正。

早在被哥伦布发现前,美洲大陆上就已经有了大量印第安原住民,他们早就成为美洲大陆的主人。恰恰是欧洲殖民者到来后,土著印第安人遭到驱赶和屠杀。据推算,16世纪初欧洲征服者到来之前,分布在南、北、中美洲的土著居民约有8000万到1.2亿,而当时欧洲各国的总人口也不过1.2亿。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欧亚非大陆人口翻了近一倍。而在被几个世纪的殖民征服后,印第安土著人口急剧下降到200万至500万之间。

进一步地,根据史料记载,在被欧洲人发现和入侵之前,美洲大陆已经有过曾经规模庞大的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等。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被认为当时就已相当发达的玛雅文明,并称为美洲三大文明。

但在西方人眼里,这样一个早已“有主的美洲”却被视为“无主的新大陆”,美洲土著被强行剥脱作为自己土地上主人的权利和身份,欧洲人就此堂而皇之地“霸占”美洲。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显然有着美化欧洲人对美洲大陆殖民的一面。

西方借助强势叙事和话语着力突出哥伦布是“探险家”“航海家”和“地理大发现”先驱,淡化他本人以及由此开启的更多欧洲人对美洲大陆上印第安人的残酷对待,但这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真实故事,抹杀不了美洲文明对人类的贡献。

一些西方学者说,话语就是政治,话语从来都是“帝国的最佳伴侣”。这也提醒我们西方话语背后的欺骗性和隐匿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类说辞,已经暴露出“西方中心论”的本质。随着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在国际话语权上的垄断不断加剧。虽然霸权性“帝国”从荷兰、英国到美国传了一棒又一棒,但西方话语体系的欺骗性一直都在。

如今,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西方话语陷阱之后,非西方世界的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西方话语霸权的危害性。特别是随着包括中国在内以及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贡献和地位都有快速提升,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从过去仰视到现在平视西方世界,敢于置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类似的西方叙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性进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久前去世,再次引发舆论对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回忆和反思。长期以来一直流行一种说法,即英国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原点。但这种说法显然回避了伴随这个“原点”的是其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扩张。换句话说,作为一体两面,所谓西方文明的“原点”,同时也算得上是西方殖民掠夺的“起点”。

在今天各种不见硝烟的鏖战中,仍会看到美西方设置的各种强制性议题以及故意构建的西方叙事陷阱,也能看到美西方国家对非西方话语体系的重拳打压,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伎俩维护国际话语垄断地位。虽然美西方现在仍然强大,但绝不可能继续“垄断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面临“霸权性帝国的黄昏”。国际秩序民主化势不可挡,世界绝不应该也不会继续建立在某个国家和少数国家的霸权之上。美西方企图像过去几个世纪那样,继续充当“殖民者”“宗主国”,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被其欺骗和左右,那无异于新版的“格林童话”“天方夜谭”。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加上俄乌冲突负面效应外溢导致粮食、能源等多重危机,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多。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前,美西方的一系列言行,尤其是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护持和滥用,借此大肆甩锅甚至煽风点火、推波助澜,都让非西方世界进一步认清背后的本质。

今天的世界已不再是500年前的世界,也断然回不到500年前的世界。非西方世界越来越有意识也更自信的平视,将会加速驱散西方的傲慢、偏见和谎言,揭示由西方霸权话语“定论”掩盖多时的事实。西方话语霸权步入黄昏不可避免,世界终将走出西方主宰的画地为牢、弱肉强食,更坚定地走向命运与共的未来。(作者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热门相关:隐婚365天:江少,高调宠!   至尊凰妃   戏说台湾之土地公种慧根   逼婚首席:影后前妻很抢手   我女儿的爱人   大唐第一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