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飞:审美降级?是美升级不够
剧中演员选择缺乏特色,服装、摄影和道具不够精致或缺乏内涵,依靠大量营销投放轰炸,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按原有审美品位不可能接受的作品,现今的影视剧,是否让大众“审美降级”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偏颇,需要分“层次”去看待,既不能绝对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
我今年关注了几部古装偶像剧,比如《梦华录》《苍兰诀》和《星汉灿烂》等,除了剧情和角色演绎值得肯定以外,画面感也呈现得较为唯美,从构图到色彩,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传统古韵之美。我想这也是这些古偶剧在今年暑期能够“霸屏”的原因之一。宏观上说,它们不仅是一类代表国产影视剧制作水平的作品,也是一种让世界惊艳“国风”之美的文化输出。
国产影视剧从改革开放至今已发展40多年,各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其发展历程与创作思路就像它所呈现的画面一样,不再是“黑白”,而是“彩色”。
所以说到“审美”,我认为首先“美”是符合大多数人视觉观感的统一标准。影视工作者们的综合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有自行把握审美的分寸和尺度,无论是在故事脚本还是人物造型,乃至海报呈现等各方面,其中佼佼者与国外同行相比毫不逊色,市场反馈就是最好的证明。
同样,观众对“美”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与相对闭塞的年代相比,现在的观众知道如何在第一时间自己评判一部作品的优劣,不会轻易被网络舆论干扰,观众们通过大量的信息交互,足以形成对影视作品的理性观感。这种反作用力也会促进大多数影视工作者在作品上精益求精。
那么,之所以会存在类似“审美降级”的问题,我认为最主要是“批评”的要求过于严苛了,至少没有通盘、全面、客观地看待整个影视剧市场。
世上不存在完全满分的事物,影视作品也一样。甲觉得这个剧画面色调唯美,故事架构清晰;乙偏说这剧“三观”不对,角色苍白。甲认为主演颜值撑一切;乙却说颜值不是唯一的标准……评论的方向都不一样,自然“审美”的衡定也不会一致。尤其是在彰显个性的年代,不同的见解时时存在,而“审美”的总体趋势依然在稳步提升。这就是国产影视剧市场中作品与观众相互作用的客观环境。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作品,还是观众看待作品的视角都会愈发成熟。
过去几十年的影视制作历程与全社会观念的日趋开放,是当下影视剧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天然条件。以丰富的“层次”感作为客观视角,多赞扬、多鼓励,适时以严谨的意见提出建议,而不是轻易妄下结论去否定制作者甚至否定大多数观众,才是促进文化多元性和审美水平不断全面提升的理性行为。
当然,我们也看到,最近这些年影视剧市场最主要的矛盾,是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与影视剧生产资源参差不齐的矛盾。影视剧的审美在升级,观众的审美升级更快。跟上观众的脚步,适应市场的变化,是国产影视剧创作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作者是监制、策划人、四味毒叔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