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杰:北极治理还是北极角力?
俄乌冲突还在继续,美欧俄之间的战略博弈正从欧洲大陆延伸至北极。美国方面最新表示,将设立北极大使一职以加强相关外交。上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首次到访加拿大北部,商议北约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防务合作。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向北约送上厚礼,一是投资49亿加元升级北美防空司令部硬件,并承诺未来20年加拿大防务开支达到400亿加元;二是重组加拿大太空部队,颁布《联合太空作战愿景2031》文件,把西方“五眼联盟”情报合作延伸至天基太空合作,为北约今后在北极的军事行动提供保障。这是加拿大首次向北约打开北极地区防务大门。
随着美欧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正成为下一个西方与俄罗斯地缘政治冲突的焦点。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22年国防战略》将北极作为“国防要务”,强调它对美国国家安全十分重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声称,俄罗斯导弹或轰炸机通往北美的最短路径将是北极上空,这意味着北美防空系统的角色对北美和北约至关重要。同美国和北约相比,俄罗斯更加重视北极地区。普京总统最近签署的《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官方文件,明确将美国和北约在北极的活动确定为主要的安全威胁。
美俄角力北极是双方既定的国家安全战略。俄罗斯认为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角度,北极都将变成一个全球竞争地区。从经济角度看,北极地区仅天然气探明储量就高达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的30%;煤炭探明储量上万亿吨,占全球储量的25%。仅俄罗斯北极地区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价值就已经高达2万亿美元。从军事角度看,北极上空是洲际战略导弹或战略轰炸机的最佳路径,最省时间也最难防御。从航运角度看,俄罗斯打造的北方航道比传统的欧亚海运航道缩短40%的航程,节约一周时间和相应的运输成本。再从可行性来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和冰雪不断融化,为北方航道通航创造了条件,预计2030年北极航道的通航期将由4个月扩展到半年以上,2040年有望实现全年通航。
全球气候变暖、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以及新技术创新,使北极地区冰盖下的能源和各种战略资源开采成为可能,而且北极航道的开拓事关亚欧大陆贸易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因此,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围绕北极的开采与航运问题展开激烈角力。特别是在俄罗斯受到西方严厉制裁的情况下,北方航道可作为俄罗斯与友好国家经贸往来的替代路线。今年8月,俄政府决定成立“北方航道总局”,负责整治开发北部海路航行,计划到2035年投资近300亿美元。同时俄北方舰队为增强其在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正部署高超音速导弹。北约也没闲着,除了增强其在北极地区的存在感外,还在今年7月正式批准接纳瑞典和芬兰。这两个北欧国家一旦加入北约,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中就处于完全被北约“包围”的地位,因为其他7个成员国都是北约成员国。
诚然,北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成员之间在制裁俄罗斯、对抗俄罗斯的态度及做法上有分歧,甚至有矛盾。比如,希腊和土耳其围绕地中海东部油气资源有利益之争;土耳其与瑞典、芬兰也存在矛盾,土耳其一度准备阻止其加入北约;法国和美国也貌合神离,法国一贯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和独立防务。但是,俄乌冲突的爆发却让北约成员国空前一致团结起来,对俄制裁不断加码。由于北极地区存在的巨大潜力和突出战略位置,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之间展开博弈也就不足为奇。
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同属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的加拿大和北欧五国,宁可让北约染指北极,也不愿让其他非北极理事会成员国插足。按照国际公约的要求,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应该对其他国家开放北极勘探、探险及航运等权利,但实际上,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都不愿意把权利让更多国家分享。这就延伸出一个重要问题:北极治理到底仅依赖北极理事会8个国家,还是应该依赖全球力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既有可能成为未来塑造全球治理新模式的一个亮眼示范区,也有可能成为美欧俄大国博弈的一个新地缘政治冲突点。毫无疑问,北极地区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维护北极和平与稳定不仅是域内国家的责任,更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和福祉所系。(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