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曙申:蔡英文为何遭遇“民意反扑”
岛内民调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一份最新民调显示,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支持率较上月下跌7个百分点。其中,20岁至24岁年轻人对蔡英文的支持率流失尤其明显,与上月相比下降19.8%。对在岛内选举中一向以吸引岛内年轻人支持“见长”的蔡英文和民进党来说,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警讯”。
依照岛内长期以来的政治实践与分析,一般而言,当台湾社会面临较大外部压力,特别是台海局势紧张动荡、两岸关系剑拔弩张时,台湾执政当局往往借机转移内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从而维持或增大自身的政治能量与声势。8月初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台,引发台海强烈震荡,民进党极力将事件引向美国“护台抗中”、台湾“倚美保台”的性质基调,企图在岛内掀起和翻动新一波“拒统谋独”民粹,掩盖民进党执政的各种问题,发挥巩固政治地位效应。但这份民调揭示出,事实并未如蔡英文和民进党当局所愿。
这与今年以来岛内政治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有着直接关系。
民进党选举丑闻爆发,岛内社会反感强烈。蔡英文高度重视年底“九合一”选举,一手主导县市长候选人提名,贯彻其强势的权力意志与策略手腕。然而,桃园市长候选人、原新竹市长林智坚被爆出“论文严重抄袭弊案”,在明确证据下被台湾大学撤销学位,最终面对岛内强大民意反弹而弃选,但始终未有任何惭愧、反省之意。蔡英文曾力挺林智坚转战桃园,在林“论文门”曝光后,仍号召民进党全体支持林“捍卫清白”。林智坚“论文案”持续延烧了一段时间,民进党为了选举利益违背事实一味救火灭火,显然没有奏效,其价值取向与社会公共意识脱节,反而让岛内社会感受到绿营政客的偏狭、执拗做派。年轻世代对教育公平、研究伦理一般更加重视,这种情绪自然会反映到对蔡英文的不满意民调数字上。
事涉台湾同胞根本安全,“辣台妹”效应递减。在2020年台湾“大选”阶段,蔡英文带着民进党在岛内制造出一股反对“九二共识”和“两制”台湾方案的政治民粹,蔡英文当时极力形塑“辣台妹效应”,忽悠、激发岛内民众危机意识,刺激了岛内民粹狂潮的集体无意识。当时,这种民粹式操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岛内社会累积的深刻矛盾,为蔡英文和民进党捞取选票提供了条件。蔡英文连任后两岸关系持续跌宕,尤其在“美国因素”干扰促动下台海形势走向风高浪急,台湾社会对稳定与安全的需求上升。8月初,民进党当局游说佩洛西高调窜台,引发蔡英文连任以来最大的台海动荡,岛内民众“有感”形势不稳定性加剧,对“倚美抗中”道路的危险性有了更加实际的认知。
多年来,台湾地区民意随着时代变迁与时势变化而调整改变。岛内民意始终摆脱不了蓝绿、统“独”、左右、中美、两岸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岛内政党政客惯于制造事件、议题、舆论去牵引和塑造民意,以图谋于己有利的政治或选举氛围。在这方面,民进党为一党之私利滥用无度,从全面“绿化”岛内传统媒体,走向收编控制新媒体和网络水军,冲媒体声量,扮舆论“主流”,拿片面的民意作为推行两岸对抗政策的挡箭牌,严重扭曲污染了岛内正常民意秩序。
“民意如流水”常见于台湾政治话语和媒体舆论场中,民意流动之下的“选民觉醒”终会因不断积压和叠加的矛盾折冲而到来。今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将是对民进党执政情况的一次总检验,也将是社会民意对当前台湾发展状态的一次总展现。在台湾地区,选举政治和民意表达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激烈的选举过后将更有助于我们观察岛内民心脉动和政治走向。(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