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我在长三角感受到经济复苏的信息

近日,国家统计局7月制造业PMI数据比6月下降1.2个百分点;财新数据为50.4,低于6月1.3个百分点。业界不同程度地对中国经济增长走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的担心。

中国经济先行指标(PMI)的双下降,是否指向经济下行趋势可能将延续更长一段时间?事实上,我们对经济形势的稳健性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一方面,7月疫情形势向好,管控措施放松,助力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恢复是事实。笔者过去一个月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调研,多数消费大区的人流恢复是强劲有力的。虽然一些地方的疫情出现散发式反弹,但精准防控的落实大大控制了区域防控的程度。疫情恢复的基础是牢固的,消费者对疫情反弹不可控的担心有所下降,企业正在学会如何在疫情下管理车间和厂区,公共部门也表现出更大的防控信心。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在过去几个月处于下行期,但总的增速趋势已经回到2020年疫情发生时的水平。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高于疫情前一到两个百分点。在长三角调研时,一位主要公共部门的领导告诉笔者,固定资产投资中,涉及土地和住宅建设的部分会被安排到50%以上,恢复到疫情前的比重。这是一个结构调整的积极例子。

由于持续近十年的全球经济下行、某些国家恶性的单边主义行为,以及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冲击,消费者预期已经受到实实在在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预期,目前处在乐观审慎向负面消极方向转变的节点。如何在稳定预期的基础上稳定经济,变得不仅重要,而且迫切。

第一,在宏观经济的多种预期中,消费者预期、生产者预期、投资者预期和银行家预期是序贯相连的。其中,消费者预期是各种预期中的基础性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发生改变,宏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重组合支持,远远不能够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的同时,带动消费者乐观倾向的快速转变,从而让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生产者信心以及银行家信心持久保持。这是保护消费者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消费者预期反映在凯恩斯需求函数中,是一般均衡模型中最核心的行为基础,一般10年不变,但当其改变后,也很难在三五年间得到恢复。

第二,中央已经明确不会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加快现有政策落地见效成为更务实的选择。保护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不出现恶化、加大稳就业力度、提高补助发放和临时救助水平的逻辑,应适度作出改变。在稳定社会预期方面,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关注这个40年未曾预见的宏观管理挑战。各种补贴政策集中指向消费者,就是指向经济下行期逆周期调整的核心抓手,这就像我们前些年补贴厂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一样。在补贴总量和规模上,需要有突破性思维。

第三,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一样,中国经济因数字技术带来的产业升级换代动因出现潮涌式的变化,应继续支持六代数字企业迭进,以此保持消费平台的国际领先趋势。此外,在支持我国从工业“2.0-3.0-4.0”转化的同时,与消费者预期市场的整合协调,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建议恢复以举国之力打造公共品,支持科技发展的好传统。某种意义上,考虑恢复统筹协调科技产业,改变科技支持部门多出、行业间关键共性技术多年无法突破的现象,某种科委性质的中枢机构就变得重要了。(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热门相关:富二代修仙日常   大数据修仙   腹黑冷王:娘子不太乖   林氏荣华   浴火重生:恶魔五小姐   浴火重生:恶魔五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