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剑:一味冲着中国使劲,美国只会收获尴尬
在当下通胀居高不下、民生异常艰难的美国,有个评论家引为笑谈的现象:民众盯着物价,政客盯着中国。
美国政客不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成堆的国内问题上,眼里看的心里想的,只有怎么遏制中国。针锋相对的民主共和两党,只能在反华遏华议题上取得高度一致。
这种以遏制中国发展、确保美全球霸主地位为目标的对外战略,被美国一些人包装成中美“战略竞争”。
“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的提法,始于上世纪末。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全政府全社会”动员打压中国模式,进一步将中国定位为“最严峻竞争者”,不久前又升格为“最严峻的长期挑战”,并以“捍卫民主价值”为名,将所谓中美竞争全球化。
中国不反对国家之间的公平理性竞争。 中国所理解和认同的竞争,本质上是“和平竞赛”,追求“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认为这才是双边关系该有的境界,但坚决反对美国以“竞争”之名,对中国进行疯狂打压遏制。
美国政客裹挟着民众一起对中国“运气”,可以一定程度上转移人们对美国自身问题的关注,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自己生病逼别人吃药”,还会让问题进一步恶化。
美国政治极化加剧,滞胀迹象明显,新冠疫情失控,枪支暴力、毒品泛滥、种族歧视、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社会需要改革,民众呼吁变革。但政客的能力人品低下,志趣诉求亦不在此,美国继续滑向衰落,势所难免。
将你死我活的竞争变成中美关系主基调,在给中国制造一些麻烦的同时,对美而言也未见得是好事。
美方挑起的对华贸易战,就是典型例子。这个美方抡起的大棒,最终狠狠地砸在了自己身上。加征的税负,92%以上都转移到了美国消费者头上。加税以来,美企损失1.7万亿美元市值,美失去近25万个就业岗位,每个家庭年均开支增加近1300美元,对推高美国通胀“功不可没”。
美反华遏华无所不用其极,导致双边关系严重倒退,双方合作异常困难,这会显著增加美解决一些问题的“机会成本”。 不管是解决国内问题,还是重大地区或全球性问题,美都未强大到完全不需要中国合作的地步。美不能指望在肆意欺凌打压中国的同时,还能理所当然得到中国真诚帮助。
美为遏华所搞的“技术脱钩”、“产业脱钩”,从长远和战略上看,是与未来脱钩、与机遇脱钩。 中国在几乎所有前沿领域都在大踏步前进,但目前仍需要美国的一些技术。而美国先进技术,也只有在中国这个超大市场,才有最大的商品化机会。离开中国市场,美国技术的价值必将大打折扣。而中国自主技术一旦占据本土市场,填补了美国技术离华的空缺,后者将永无重返中国市场的机会。这对相关美企而言是“自我去势”。
美国借乌克兰危机,加紧祸水东引,拉拢盟友,针对中国打造“民主对抗威权”叙事,企图“塑造中国周边环境”,在国际上孤立中国。拜登笼络东盟国家,召开“美日澳印四边机制”峰会,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等招数,明摆着是要利用他国围堵中国。
但与美愿望相反,多数国家对此都提防有加。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想过好日子,谁愿放弃与中国的互利合作,为了美国去跟中国搞对抗。 印度再三强调其建设“自由、开放、包容印太地区”的愿景。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指出,任何排除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联盟,都不利于加强“印太”多边贸易合作。在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东南亚国家总体采取了平衡务实立场,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在日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近百国家联合发声,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充分说明美国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得人心。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新冠大疫和乌克兰危机,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和平、合作、发展,而不是地缘争夺、阵营对抗。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理应通过合作,为解决各自问题,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共同努力。美国一味冲着中国使劲,其实根本阻挡不住中国的发展强大,只会让自己收获更多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