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野:被日本“警惕”,台企该清醒了

据日本媒体最近报道,台湾企业掀起“买入日本”潮正引起日本国内一些专家越来越高的警惕。回顾台湾企业通过收购日本电子和半导体行业相关业务而大幅提升实力的模式和历史,他们对于台企最近将收购目标扩大至日本汽车行业、谋求加强构建合作关系的做法表示出了担忧,称如果今后只顾眼前合作等而麻痹大意,“有可能会被台湾吸收技术,在汽车行业也发生逆转现象”。

日本国内这股警惕对应的是鸿海集团等台企近年来大举进入纯电汽车市场,尤其是将合作重点瞄准汽车强国日本,试图通过合资等形式获得相关技术。台湾企业在半导体、汽车领域的强势扩张显然令现在的日本心态复杂。过去几十年中,日本一直自诩为东亚“雁阵模式”的“头雁”,而台湾则大多时候扮演着承接日本技术转移的代工、组装角色,处于“微笑曲线”附加价值较低的中端位置(前段包括研发设计、关键原材料设备等,中端包括加工组装等,末端包括品牌服务等)。

不过,近二十年来日本发展趋缓,人均GDP长期停滞,台湾经济则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出口兴旺获得较快增长,人均GDP冲破3万美元,2021年已是日本人均GDP的86%。从产业链和价值链角度上看,台日经济分工已不再是简单的垂直分工模式,而是逐步转变为垂直与水平并存的复杂分工合作模式,双方的竞合关系渐趋复杂。

更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日本发展趋缓还体现在优势产业的不断萎缩上。比较2000年与2020年世界五百强名单即可发现,日本优势产业仅剩下汽车等少数行业。而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油车向电动汽车的大转型时期,各国几乎都对淘汰油车制定了相应时间表。日本纯电汽车的发展路径选择可能出现了偏差,虽有技术优势,但未能占得先机而且目前来看也转型缓慢。因此,面对台湾企业的新一波对日并购合作,日本媒体和专家罕见提出“对台警惕性不足”“不能让其接触技术”,这与前些年鸿海收购夏普时候相比,提防排斥之心更加强烈。可以预见,随着台企进军纯电汽车等领域力度加大,台日相关产业的竞争还将不断激化,甚至会发生正面对撞。

客观而言,今天台湾社会内部仍然存在着浓厚的亲日甚至媚日心理。这种心理既有日本殖民的复杂历史因素,也有“台独”分裂势力的刻意操弄,更与经济分工领域长期存在的“日上台下”密切相关。但必须指出,当台日出现纠纷时,岛内执政的“台独”政党是不可能挺直腰杆力挺自己人的。这一点在台日渔业纠纷时已经充分展现。因此未来台日出现产业竞争甚至摩擦时,如果依旧是“台独”政党执政,台企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这一点在美国拜登政府强令台积电交出商业机密数据时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日本也传出地方和警惕的声音后,台企应该更清醒了。台商台企转型升级的最佳选择还是祖国大陆。一方面,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两岸地缘相近、文缘相亲,两岸产业互补性强,有技术储备有代工经验的台商台企可以比较顺畅地切入大陆产业链,实现自身更大发展。(作者是技术经济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