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荣:欧洲莫被美国所谓“友岸外包”忽悠

美国高官接连呼吁欧洲协同对抗中国。美国副国务卿舍曼6月2日宣称:“中国对欧洲的安全、经济和价值观构成挑战。”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在一次演讲中扬言,美欧在“激励”中国避免采取对其不利的经济做法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她口中的“激励”实则是指美欧联手对华施压,目的是说动欧洲将各种供应链向更多所谓可信赖的国家进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达沃斯强调:“重组我们的供应链时也将更加关注‘友岸外包’,即把生产设施转移到友好国家。”他们所言本质上都在鼓动包含欧洲国家在内的所谓“友好国家”与中国“脱钩”。

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就在软硬兼施,竭力拉拢欧洲,使其追随美国对华“脱钩”战略。彼时,欧洲政治家保持着充分的清醒,意识到对华“脱钩”不仅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而且也不符合欧洲自身的利益。拜登执政后,美国将其“脱钩”战略包裹在维护美欧共同价值观的外衣下,一些欧洲政客开始甘愿受其蒙蔽,甚至主动迎合。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紧张关系的加剧,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在欧洲骤然上升为一种政治正确,这一立场进而演化为也要减少对中国的所谓“过度依赖”。例如欧盟机构称,企业必须明白,“全球化已经过时,‘友岸外包’正在流行”。然而,且不论欧洲对华经贸“脱钩”的实际可行性如何,欧洲显然对于这种做法对自身的不利影响未加深思熟虑。

首先,对华“脱钩”不符合欧洲自身发展利益。一直以来,欧洲的发展得益于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而且,中欧贸易在疫情冲击下依然逆势上扬,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与中国经济“脱钩”,意味着欧洲自行脱离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以及自行放弃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可以给欧洲企业带来的日益增加的机遇。不仅如此,对华“脱钩”还势必造成世界市场的分裂,最终可能导致新两极格局的出现,而这正是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考量所希望看到的情形。为此,一些美英智库人员也在极力蛊惑打造“贸易北约”。欧洲如果掉入美国挖下的“脱钩”坑,这显然与其所追求的多边主义贸易秩序目标背道而驰。

其次,欧洲的战略自主性将持续受到损害。在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欧洲不愿沦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而是想要成为国际舞台的主动玩家。不过,在乌克兰危机之中,欧洲选择追随美国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在试图摆脱对俄罗斯的油气依赖过程中,实际上转向对美国政府和能源企业的依赖,欧洲不仅不能实现真正的能源战略自主,而且,也无法将制裁给欧洲经济带来的反噬成本“外包”给“友岸”美国。同样,选择对华经济“脱钩”,则将意味着欧洲失去了在中美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的可能性。在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在安全上完全依赖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之后,欧洲在经贸上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美国。然而,当下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经济发展前景持续恶化,在经贸上与自顾不暇的美国捆绑显然不是欧洲的理性选择。

最后,美国对于欧洲的可靠性是存疑的。特朗普时期,美国奉行贸易霸凌主义,甚至对于欧洲盟友也挥舞关税大棒,让欧洲盟友心灰意冷。拜登上台后,美国为了修复美欧之间受损的互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欧在关税问题上的分歧,欧洲有些人开始“好了伤疤忘了疼”。但是,“特朗普主义”的阴霾并未散去。目前,距离美国下届总统大选还有两年半的时间,从拜登的支持率持续下降来看,“特朗普主义”全面回归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届时美国仍可能将与欧洲的贸易关系“武器化”,由于欧洲对美国同样存在的“过度”依赖,欧洲将无力反击美国可能有损欧洲利益的胁迫做法。

其实,欧洲政要非常清楚,中欧经贸之间的依赖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这从他们的表态中即可看出端倪:他们一方面宣称要减少对华过度依赖,但另一方面又扬言,要利用欧洲内部市场的杠杆对华施压,因为中国对欧洲内部市场的依赖要大于欧洲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将这种正常的经贸相互依赖关系意识形态化或者泛安全化,则就会质疑这一本身良性的关系,从而落入美国拉拢欧洲联手制华的陷阱。

耶伦在前述演讲中表示,“西方国家有一些必须解决的共同弱点,当中国不能在西方国家中拉一个打一个的时候,它会更有可能顺应西方的要求。”她的这番表态事实上暴露了西方内部固有的不团结,只不过她试图将中国拖下水,来掩盖西方内部存在的利益分歧。耶伦口中“西方的要求”,更多的是美国自身的要求,欧洲需要仔细掂量,“美国优先”的利益是否的确符合欧洲自身的长远利益。(作者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