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英国“乱世争雄”终是一场迷梦
最近,在西方国家中外交表现最为活跃的不是“盟主”美国或者欧洲的“领头羊”法国,而是还未完全从“脱欧”烦恼中脱身出来的英国。当地时间8日,七国集团(G7)决定对俄扩大制裁,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而就在同一天,英国还宣布金额约为17亿英镑的对俄贸易新制裁,宣称此举旨在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机器”。
约翰逊政府不仅挺乌反俄立场强硬并冲在前列,甚至在对俄制裁和对乌军援上时不时领先美国半个身位,还借机推行“向印太倾斜”政策;不仅在亚太安全上说三道四,还与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频繁互动,开展实质性的军事合作。趁乱出手并试图从乱中牟利,成为当前英国外交和安全的主要逻辑。
英国这番动作的最直接动机,还是想要摆脱国内政治的窘境。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约翰逊本人及其政府重要成员是否会因“制法犯法”、违反防疫规定而受到惩罚甚至弹劾,是英国政治的最大看点。而俄乌冲突一起,约翰逊政府的“丑闻”和保守党的内讧就再难成为新闻头条。极善于“揣摩民意”的约翰逊,更以一次对基辅的“突击访问”和一番街头秀,成功地塑造了“勇敢且平易”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形象。
当然,英国民众并没有被这种政治营销策略完全蒙蔽,导致保守党在刚结束的地方议会选举中损失400多席,但离约翰逊为自己要“承担责任”所设定的“损失超过500席”的指标还是有些许差距。尽管这位“政治福星”能够再一次暂时留在安全区,但保守党的内部斗争仍将继续外溢到对外政策。作为党内对约翰逊构成有力竞争的外交大臣特拉斯,不仅在对俄政策上的表态一次比一次强硬,对自己很不在行的亚太和中国事务也多有置喙且语出惊人,这显然有“靠走强硬路线来积累人气和资本”的动机。只要首相与外相之间的暗战不止,两人就难免“互别”苗头,英国外交的示强耍宝剧情也不会谢幕。
除去攸关国内政治的党派利益和个人算计外,英国外交的近期动向的确也有战略上的考虑。
一是,要对美国体现出独一无二的“天然盟友”的价值来,让英美关系回到“特殊”中去。
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当政使得双方关系出现异动,在美国分化和掌控欧洲的战略中英国的价值在下降。但脱欧后的英国又需要借助美国来实现贸易、投资转向和外交、安全依托,因此无论是在欧洲面对“俄罗斯威胁”还是在亚太应对“中国挑战”,英国都要“想美国之所想、急美国之所急”。当前美国正试图摆出同时挤压中俄的架势,英国对此不仅心领神会,还体现出很强的执行力。
二是,要对欧洲体现出英国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来,让脱欧后的经济损失通过安全介入来弥补。
约翰逊曾经用“外檐斗拱”来形容英国在离开欧盟后,将在欧洲这个更大舞台上发挥的安全作用。俄乌冲突和欧洲安全的推倒重来,不仅给了这个“外檐”一个机遇,既能证明不受欧盟约束的脱欧好处,又能趁乱在重塑架构中闪转腾挪、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在地区和全球安全中既要做好美国的铁杆又要做好欧洲的“榜样”,就成了英国当前行为的主要逻辑。
三是,英国要在国际变局中趁乱而起、乱世争雄,就需要在世界的两大战略核心地带都扎下根来。
面对亚太地区正成为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中心的现实,英国没有跟风其他西方国家出台专门的“印太战略”,但其“向印太倾斜”政策虽语焉不详却行动力更强。它不仅积极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靠拢,还充分扮演掮客角色,撮合出一个“美英澳三方防务合作”来。而根据英国新近与日本达成的“相互准入协定”,两国可实现军队的“共同部署”,并把矛头指向“东海、南海和台海”区域。在寻缝觅隙插手亚太地区事务、挑拨离间制造安全矛盾上,英国从来不见外。
由于一些国家的有意利用和误导,国际社会正面临更多的冲突、竞争和对抗,世界变局被拖入乱局的风险正在上升。约翰逊自许以丘吉尔首相为偶像和导师,据说还对其做过专门研究,那他就不应对丘吉尔所处的战乱动荡时代感到陌生。英国在那个乱世非但未能称雄,反倒被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趁乱打劫,挤下了西方的头把交椅。即便在冷战时期地缘对抗最激烈的时候,丘吉尔也还保持着一些该有的清醒,他在“铁幕演说”中承认,“世界的安全需要建立新的统一,任何国家都不应被永久排斥”。
人类已历太多战乱,和平力量已空前壮大,今天,在国际社会仍以发展为共识、全球化已让各国彼此为伴的当下,无论是放任内政斗争外溢、转嫁脱欧带来的矛盾困局,还是出于私利想要拉美抑欧、反俄制华,英国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为世界惹祸添乱,也是在为自己种祸遗患。趁乱而起、乱中牟利的“乱世争雄”终究只能是一场迷梦。(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