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顺:应对规模性疫情需加强五种能力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来势凶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近期,中国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疫情防控已成为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大考?
面对全球部分国家全面放松防疫管控的现实,面对病毒不断变异的凶险,我们各级主管部门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有必要充分做好应对疫情规模性暴发的思想、组织以及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准备。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多地先后采取的“动态清零”防控实践看,尽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卫生资源、社会综合保障能力不一,但以下五种能力建设是快速有效处置疫情的关键。
首先,是全民动员能力。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同时每个人的疏忽都有可能危及他人。只有众志成城、上下一心,才能构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作为防控阻击战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参与程度是能否打赢这场阻击战的关键。在当下现实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用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及行动,切实提高广大基层组织疫情防控的社会动员能力,耐心做好对民众的解释和组织工作,真正构建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
其次,是社区管控能力。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是实施“动态清零”战略的有效做法。社区是疫情防控最基本的“战斗单元”和“前沿阵地”,其管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各项防控政策能否有序稳定地落实。眼下围绕疫情防控偶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根子上讲,大多与社区管控能力强弱有关。面对这场从未经历的疫情防控任务,广大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以及公共卫生防疫部门,少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少有专业的知识相支撑,只能边实践边总结,努力打一仗进一步。各级主管及专业部门需打开视野,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疫情处置的成功经验,及时指导社区精准实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分类管理措施,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及城乡社区工作者应急能力培训和实操演练,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工作者主动摸排和群众主动告知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的疫情防控机制。
第三,是核酸检测能力。两年多的抗疫实践反复证明,核酸检测能力是落实“四早”要求的关键环节,也是做好精准防控的基础前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多次对提升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作出重要部署。当前最需要做的是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加强核酸检测工作规范管理,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储备,不能出现“用而不备”的情况。
第四,是医疗救治能力。如何加强地方医疗救治力量的统筹和科学配置,确保医疗资源充足,持续提高收治能力和救治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精准管理服务风险人群、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是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方针的要求。现在迫切需要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诊管理,发挥首诊医生作用,开展发热病人筛查,加强病例发现、确诊、转运和收治工作,加强隔离点贮备和方舱医院建设,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加强重症、感染、呼吸等多学科协作,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第五,是社会保障能力。有效的服务保障是对疫情防控的有效支撑。对各级主管部门而言,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关系是提升现代化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要求。要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的物资保障,理清储备底数、补齐储备短板,建立科学合理、种类齐全的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我们要认识到,防疫是前提、保供是目的,特别是疫情地区,在严密防范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的同时,还要精准做好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在隔离管控区,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人文关怀,不断优化居家隔离服务措施,以细致温暖的服务赢得理解支持,凝聚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强大合力。
笔者认为,各地着眼于有效防范和应对疫情暴发风险、全面准确实施“动态清零”政策,必须要有坚定的思想认识,采取务实的行动、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升应对疫情有可能规模性暴发的综合能力。(作者是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