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决不容许核不扩散机制被掏空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7日再次将中国作为北约进一步扩张的“借口”。他渲染说,“中国未能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与俄一道反对各国自行选择道路的权利”,声称这对整个北大西洋联盟构成“严峻挑战”。实际上,正是美国和北约一边不断挑动对立、制造安全焦虑,一边助推、默许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突破,令全球安全机制和国家间相互信任面临巨大挑战。

在俄乌战事处于胶着状态之际,北约精心策划搞了一场“外长扩大会议”。无论是讨论的议题,还是额外邀请的对象,都能体现在美国幕后指挥下的北约,成功令欧洲因 “安全困境”而陷入冲突动荡之后,又想把安全焦虑进一步扩散到亚太地区。此次北约外长扩大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应对北约所面临的新安全现实”,而这个“新安全现实”就包括了所谓“中国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带来的挑战”。而在邀请对象方面,除了乌克兰、瑞典、芬兰等国家以外,北约的“亚太伙伴”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的外长也参加了该会议,并且它们还被北约作为重点加以突出。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与记者见面时称,亚太伙伴出席这次会议是重要的,“因为这场危机具有全球影响,尤其是因为中国对莫斯科入侵乌克兰所给予的默许”。这真是时刻不忘对中国进行抹黑攻击。所以,所谓北约“外长扩大会议”对亚太的指向性是非常明显的。

制造、渲染安全焦虑只是美国和北约的一种手段,它们的真正目的,是在安全焦虑的推动下让一些亚太国家接受或寻求美国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护伞”,将更具威胁力的武器部署到这些国家,甚至包括核武器。例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就声称,鉴于俄乌局势带来的影响,日本国内应该探讨与美国进行“核共享”的相关问题。直白一点说,就是要日本放开部署美国核武器的限制。至于韩国方面,有媒体6日称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派遣的韩美政策协商代表团在访问华盛顿期间试图让美国战略资产,如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重新部署到朝鲜半岛。由此可见,核不扩散体系在亚太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欧洲也出现类似苗头。波兰副总理、执政党主席卡钦斯基日前罕见公开建议,波兰应该对在本国境内部署核武器持开放态度。这是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对部署核武器立场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国际社会不应忽视的新征兆。虽然波兰是《核不扩散条约》签约国,承诺不制造和拥有核武器。但由于北约在上世纪50年代创造出“核共享”军事战略,实现了在部分非拥核国家部署美国的核武器。而且,部署在盟国的核武器由美国掌握,战时装载给盟国战机由其使用,基本上等同于让无核国家“有核化”。

自波兰加入北约以来,有关在波兰部署美国核武器的传闻已多次出现。尤其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东欧国家的恐俄情绪逐渐上升,纷纷要求美国或北约增加在东欧地区的驻军,波兰是最积极的国家之一。2018年,美军在波兰正式部署反导基地。从技术角度看,美国在波兰境内部署核武器并不存在困难。但是从外交和军事角度分析,在波兰部署核武器将大大增加俄罗斯的不安全感,特别是波兰与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比邻。如果美军公开在波兰部署核武器,大概率会引发俄罗斯针锋相对的核军备竞赛。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6日回应称,如果美国将核武器部署到波兰境内,将对俄罗斯构成“巨大威胁”,俄将确保其核力量足以阻止美国在这个东欧国家部署核武器。佩斯科夫还强调,波兰和美国的此类举动永远不会给欧洲带来稳定或安全,只会是相反。

客观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担忧。为什么在北约五次东扩后,俄罗斯极力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俄总统普京说得很明白,莫斯科担心北约把战略导弹部署到俄罗斯家门口,这将对俄构成重大安全威胁。今年1月,俄方提出安全建议并希望得到美国和北约的公平对待。将历史回溯到1975年冷战最高潮时期,在欧洲国家主导下,西方与苏联签署了《赫尔辛基协定》,成立欧洲安全组织并确立了“安全不可分割” “共同安全”“综合安全”等原则。但是,47年后西方没有履行关于安全不可分割的承诺,完全无视俄罗斯的利益。“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的核心要义,就是不应以牺牲一国安全为代价来确保另一个国家的安全。而现在,美国显然为了自己霸权的合法性,全力把俄罗斯树为欧洲的假想敌,一步步炮制欧洲以邻为壑的安全困境。

俄乌冲突不仅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安全危机,也是国际治理的危机。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没有吸取世界大战的教训,没有认真思考如何维持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西方将北约想象为国际安全与秩序的“派出所”,美国则扮演“世界警察”。西方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却不愿意放下“西方中心论”。从美英澳组建“奥库斯”安全同盟,破坏核不扩散机制为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到刺激安全焦虑,令日本、韩国、波兰等盟友寻求部署核武器,美西方刻意回避了一点,即解决中小国的安全焦虑不能依靠核武器,而是需要构建普遍的国际安全机制。即便美国在某个国家部署了核武,也不能增加该国的安全感,反而有可能给这个国家带来更大的核战风险。因此,北约组织不能代替全球安全机制,维护世界和平必须考虑各方的安全诉求,而不是某一方或某一个集团。(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