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在《环球时报》发署名文章:汲取历史的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
50年前的2月28日,中美共同发表了“上海公报”,结束了两国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这意味着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大国愿意和平共处,标志着国际关系迎来格局性变化。
在“上海公报”精神指引下,中美关系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两个曾经兵戎相见的国家,建立起50对友好省州和233对友好城市关系。曾经可以忽略不计的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到7500亿美元双边贸易和2400亿美元双向投资的规模。从打击恐怖主义、应对金融危机、阻击埃博拉病毒,到推动签署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引领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美合作办成了一件又一件有利于世界的大事。
由“上海公报”开启的中美关系,走过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准确把握“上海公报”精神,有助于我们看清楚中美关系为何能够融冰消障,弄明白中美关系怎样才能砥砺前行。
历史告诉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就能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上海公报”的发表震撼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洞察世界各国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期盼,顺应中美人民对两国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一让两国彼此走近的根本逻辑并没有改变。
历史告诉我们:坚持求同存异,就能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上海公报”保留了双方持有的不同意见,因此使两国达成的共识更具意义。这一外交史上的首创,也为不同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认识到,中美虽有分歧,但都没有改变对方的意图,都乐见两国并行不悖发展,基于共同利益开展合作。这是“上海公报”体现的重要精神,5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效。
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就能为中美关系构建起真正的护栏。台湾问题是“上海公报”的核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基石。“上海公报”强调,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要恪守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这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过去管用,现在适用,今后更要用。
中美关系目前正面临建交以来少有的严峻挑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世界重陷分裂的严重担忧。出现这一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公报”确立的原则和精神没有得到切实的遵守。
中美双方再次需要作出历史性的抉择:是继续和平共处,还是走向冲突对抗?是坚持开放合作,还是回到隔绝对立?正确的答案,其实就蕴含在“上海公报”当中。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明确了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框架。拜登总统予以积极回应,并表示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两国元首达成的上述重要共识,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弘扬,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创新。我们敦促美方重拾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将两国元首的共识以及拜登总统作出的表态落到实处,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首先,我们要坚持一中原则,夯实中美关系政治基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中英美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旨在结束二战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款必将实施。这些都明白无误地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台湾的领土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台湾也依法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作为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并受到美国等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长期陷入政治对立的特殊情况。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全体中华儿女追求祖国统一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1971年,美方向中国申明愿在台湾问题上奉行新的原则,包括美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今后不会有任何台湾地位未定的言论;美方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支持任何“台独”运动。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期间,向周恩来总理确认了上述原则。这才诞生了“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明确表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在中美1978年发表的“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双方1982年签署“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同时,美方郑重声明,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将逐步减少售台武器,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中美建交后不久,美方出台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之后又内部提出所谓“对台六项保证”。这两个东西都是美国单方面炮制的,违背了美方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做的承诺,违反了联大2758号决议确立并为国际社会普遍遵守的一个中国原则,因此从一开始就是非法和无效的。
作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美关系只能建立在两国达成的共识,也就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之上,而不是美国的国内法或单方面政策。这是国际上的通行规则,也是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美国不能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
回顾这段历史,台湾问题的事实清清楚楚,一个中国的经纬明明白白。历史不容篡改,是非不能歪曲。美方应该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本源本义,恪守对中国作出的政治承诺,承担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停止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停止纵容支持“台独”行径,停止策划“以台制华”的图谋,停止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行,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中美关系大局。
第二,我们要坚持相互尊重,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美都会是两个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家,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体现。双方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为包容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合作而不冲突,开放而不封闭,融合而不脱钩。
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和集体意志,是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必然。中国尊重美国的社会制度,从不赌美国输,希望美国继续开放自信,保持发展进步。同样,美国也应当尊重中国的发展道路,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摒弃零和博弈的迷思,放下围堵遏制中国的执念,冲破“政治正确”的桎梏,真正把中国当做发展进程中的伙伴,而不是权力游戏中的敌人。
中美关系的主流应当是合作,以竞争来定义是以偏概全。即使是竞争,也要有边界,基于公平公认的国际规则,既让本国更快更强,也让各国更加团结,一起向未来。即使有竞争,也应该比一比谁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为这个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第三,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促进中美各自发展繁荣。
当前,中美都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中国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美国着力振兴中产阶层,合作才是双方最好的选择。世界足够大,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的发展,也期待两国致力于双赢,并且与各国共赢。
中国愿同美方一道,发挥彼此相对优势,扩大在经贸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拉长两国合作的清单。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以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欢迎美国企业更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美方也应该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表率,带头遵守国际经贸规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市场环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我们要推进各领域各层级的接触沟通和交流合作,加强地方省州、城市之间和两国民间、智库、媒体、企业等各界的相互交流,激活两国人民交往的热情,拉紧中美之间友好的纽带。
第四,我们要坚持大国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合作,中美都应拿出大国担当,发挥大国作用。
两国可以携手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疫苗,形成“免疫屏障”,助力全球战胜疫情。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全球经济增添信心韧性,推动疫后复苏走深走实。双方还可以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我们对美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持开放态度,也愿考虑同美方“重建更好世界”倡议进行协调,向世界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产品。
中美在“上海公报”中共同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这一条在当下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过去现在今后都不会谋求任何霸权,美方也应该这么做。亚太是中美利益交融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两国互动最频密的地区,理应成为双方构建互信合作的示范田,而非一方谋求势力范围的后花园,更不是两国对立冲突的角斗场。美国应该停止在地区搞阵营对立、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同中方及地区国家一道,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大家庭。
中美两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中美关系的大门既然打开了,就不应再关上。世界既然走出了冷战,就不应再降下铁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当从“上海公报”中汲取更多智慧,以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为指引,努力找到新形势下中美两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努力造福两国,惠及世界。这是中美两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