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曙申:“台独”逆流割裂不了“两岸一家亲”
5年多来,因民进党推动“台独”施政,两岸关系从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转入紧张、对立、对抗,两岸民意的误解和分歧增多。当前台海形势是两岸关系发展变迁的一个阶段,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岛内外因素交织作用将继续刺激两岸社会的敏感神经。形势越复杂严峻,我们越需要有战略定力,坚决“反独遏独”,同时坚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民进党当局显然会百般阻挠和破坏,因为“两岸一家亲”和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是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两岸越交流,民进党越害怕。但不管岛内政局如何调整,不管台海局势如何变幻,两岸同胞的血脉联系与骨肉亲情是割不断的,它始终是祖国大陆制定和落实对台政策的最重要基础。自两岸启动直接交流、打开交往合作大门开始,两岸经济利益相互交融的格局就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现实已经证明这是任何力量都难以阻挡和逆转的。
这些年来,祖国大陆综合实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力量增长必然伴随各方面影响力的扩大,这也表现在两岸关系上。比如,祖国大陆主动与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关心和帮助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就业和创业,促进两岸青年相互认识与交流。祖国大陆坚持扩大市场开放,2021年两岸贸易额高达328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两岸贸易进一步成为带动台湾经贸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尽管面临新冠疫情持续和民进党当局阻挠,大陆坚持举办海峡论坛、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海台北城市论坛、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创造条件推动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维护两岸交流交往大局。
民进党在岛内推动“去中国化”政策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巨大障碍。其做法包括在教科书体系中删减中国史篇幅,推动“台独史观”教育;炮制“原住民族”概念,将台湾民众使用的语言区分为“本土”和“外来”;利用“正名”去除岛内与中国联结的社会文化符号,搞“台湾化”“独立化”;通过修法改制,弱化拆解岛内政治和法律体系中的一中意涵和传承。特别是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配合限制打压两岸交流的政策,对两岸关系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经过5年多来民进党“绿色”执政,岛内社会呈现一定的“绿化”趋势,“台独”势力不断试图主导两岸关系叙事,误导岛内民众对大陆的观感和认知。然而岛内民意并不是铁板一块,多数人不支持任由“台独”将两岸关系推向危险边缘,认为稳定的两岸关系、持续的两岸交流对台湾发展至为重要,对民进党执政下不断恶化的两岸状况充满担忧。去年底台湾《远见》杂志公布民意调查结果,有60%的岛内民众希望能与大陆增加互动。对于民进党“倚美抗中”路线,包括国民党、民众党在内的岛内党派和民众持反对立场,不希望台湾彻底沦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附庸和棋子。
两岸关系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两岸同胞的意志与选择。两岸同胞心理距离需要进一步拉近,不能在外部势力干涉和民进党政治操弄中疏远和排斥。两岸关系中的政治经济症结问题需要对话商谈,不能在对立对抗中纠缠无解。
尽管目前台湾内部的政治环境和外部势力的干涉不利于上述问题的积极变化,岛内民众仍需认识到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维护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正确道路。祖国大陆立足于新形势新格局,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并不断探索新路,从历史的长远角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塑造两岸关系,从根本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