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振:美国拉美政策新动向难化解深层矛盾
11月17日美国总统拜登访问亚马孙雨林地区,成为首位访问该地区的美国在任总统。拜登访问期间强调对保护该地区承诺的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一系列旨在加强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和遏制气候变化影响的新举措。可以说,拜登在任期结束之际访问亚马孙雨林地区,不仅有多重目的,还透露出美国对拉美政策的一些新动向。
第一,拜登此访体现出美国关注拉美国家的重要关切,试图以此拉近美拉关系。拉美受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大,环境和气候变化成为该地区国家的重要关切。拉美有“世界粮仓”的美誉,全球14%的农产品产自拉美,但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影响拉美农业生产,损害了民生。气候变化对拉美工业部门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危害了经济安全。
拜登政府希望对外展现态度,重视拉美国家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切。2023年美国宣布向亚马孙基金会捐款5亿美元,拜登此访期间宣布向该基金会额外捐款5000万美元,并宣布成立融资联盟,计划到2030年融资100亿美元用于土地恢复和生态友好型项目,包括支持在巴西退化的草原大规模植树,为拉美国家画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大饼”。
第二,拜登到访亚马孙地区,也是对拉美国家环境和气候诉求的回应。气候和环境问题引起拉美各界高度重视,也在各国政府工作议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22年巴西开始加入经合组织(OECD)的进程,该组织按照程序将对巴西保护环境以及落实《巴黎协定》目标情况进行评估,此举推动巴西政府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等议题的重视。2023年卢拉再度执政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巴西优先政策选项,承诺把应对气候变化置于政府的关键位置,推动开启针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全球治理新模式,呼吁发达国家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的承诺。拜登此访显然是对拉美国家诉求的回应,旨在塑造“美国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世界领导者”形象。
第三,拜登亚马孙之行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提升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进入新世纪后,欧洲、亚太国家、俄罗斯、阿拉伯国家,甚至非洲国家等力量日益从战略高度看待拉美,不断增加在该地区的投资和战略投入。美国一直将拉美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在该地区深耕多年,因此根基深厚。为维护在拉美的独霸地位和根本利益,美国不断提出对拉美的新政策,极力抑制其他力量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例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任内提出与拉美建立新的“平等伙伴关系”,强调推进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2018年以后美国又相继提出“美洲增长”倡议及其扩展版,将其作为美拉政府间的新合作计划。2022年拜登政府宣布与拉美国家建立“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试图“自下而上重建美洲经济”。
华盛顿想通过拜登此次访问亚马孙雨林地区向拉美国家表明,美国将不断加大对拉美的战略投入,推进双方在包括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各领域的合作,维护、改善和提升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但就实际效应而言,拜登此访更多地像是一场“表演秀”,不能满足拉美国家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切,反而增加对美国政策变化的担忧。拜登在任期即将结束之际首访亚马孙雨林地区,具体成果和实际效果有限,其做出的各种承诺实质上很难落实,对此拉美方面也心知肚明。巴西相关人士坦言“不能指望这次访问取得具体成果”,一旦下届美国政府上台执政,华盛顿的气候和环境政策很可能发生转向。倘若如此,拜登做出的捐款许诺就成了“空头支票”,此访本就少得可怜的成果也许会荡然无存。
无论是拜登的亚马孙之行还是未来特朗普再度执政,都难以化解美拉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美国是拉美最大贸易伙伴和最主要投资来源国,希望维持其在该地区的霸主地位;拉美国家虽希望得到美国更多援助,在与美国的合作中获益,但更注重自主发展,反对美国干预拉美事务。美国提出深化与拉美合作的各种计划与建议,可缓解拉方对美的不满情绪,甚至可能会提升拉方对美拉合作的希望和热情,但“美国利益优先”的原则与平等伙伴关系构建之间的矛盾很难化解。美拉双方在优先合作议题的选择方面也有温差,拉方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合作化解当地国家经济社会难题,而美国强调双方合作要服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可以预见,未来美拉双方的关系不得不继续在矛盾、合作与斗争中前行。(作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