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视评|深陷网贷漩涡别只怪年轻人自制力差
据法治日报报道,年轻人小江为购买电子产品,通过某网贷平台“拆东墙,补西墙”,短短一年时间,原本8000元的债务变成了8万余元,陷入了网贷的恶性循环。
随着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一批网贷平台应运而生。各种借贷广告像“狗皮膏药”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无论是上班路上的新闻浏览还是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生活常用的APP,网贷广告几乎无处不在。它们以极具诱惑力的字眼和画面吸引眼球。形式虽然五花八门,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不管此刻你的生活有多么糟糕,只要上网贷APP上借钱就能迎刃而解。
许多网贷平台以“放款快、低利息、无抵押、无担保”为噱头。注册内容简单,只需要填写身份证号、住址、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而且审核“很容易就能通过”。除了审核快和放款快,有不少借贷App还会强调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在宣传时也不告知网贷的年化利率,而是用“日息万三”“日息万五”的日化利率代替。让你觉得每天的利息才几块钱、十几块钱。但换算成年利率,才发现高得吓人。
可是,很多人对这样的利率并无察觉,因为网贷通常以小额短期借款为主,认为每天只需要支付几块钱的利息。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积累下来,债务却可能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初只是借几千块应急,以为肯定能还上,没想到却掉进了“以贷养贷”陷阱。只能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才能让自己“收支平衡”。借贷金额从几千块逐渐“滚”成了无力偿还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负债者习惯将还清贷款称为“上岸”,在各种催收手段的威逼利诱下,急于“上岸”的负债者还会被更凶狠的捕猎者盯上,企图将他们拉入更多的骗局。
这个世界上,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网贷不是消费的“救命稻草”。在这个过度消费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网贷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文字:牛可心
出镜:张子涵
拍摄:张超
制作:张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