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医生|山大二院李玉亮:介入医学“无人区”先行者
作为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继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也是部分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在介入医学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百花齐放的探索征程中,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与肿瘤微创治疗科主任李玉亮就是一位勇探“无人区”的先行者。
破局
介入革新胆石症治疗方案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而在胆石症的诊疗方案里,李玉亮写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
2008年,李玉亮为一名81岁的患者施行了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让肝总管结石的治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药物、外科手术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时至今日,李玉亮都记得那名患者的情况:他在当地医院做ERCP没有成功,因为有冠心病又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四处求医未果,疼痛、黄疸、发烧反复发作……
真的没有办法了吗?身为医者,李玉亮无法抗拒患者眼中的期盼。没有轻易承诺,却身体力行,查阅国外相关文献报道,从胆道和肠道之间的壶腹,为其找到了希望。
“壶腹相当于一个门,正常情况下比较窄,胆汁通过它流入肠道,较大的石头却不能通过。但如果从体外到肝内胆管建立一个通道,将这个门扩张,石头就有机会被推送到肠道内,继而排出体外。”凭借丰富的经皮穿刺肝内胆管技术经验基础,李玉亮为患者做了手术。
这台手术帮这名患者告别了结石带来的病痛,也填补了国内这种术式的空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他带领团队把这种术式逐渐做成了“教科书”——牵头制定了行业标准及诊疗规范。
临床实践中,他们不断拓展该技术的应用广度,先后开展了经皮经肝/经胆囊途径治疗胆总管结石、双路径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关于胆石症介入微创治疗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面对日益多发的胆石症,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聚焦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试图揭示其作用机制与治疗靶点,取其精华为临床广泛应用,李玉亮带领团队在介入微创联合中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持续攻关。他们在传统中药成方的基础上创制了包含柴胡等11种中药成分的疏肝利胆消石颗粒,牵头制定了《胆总管结石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专家共识》。不久前,其一研究成果还发表在了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
进阶
核弹精准打击“癌中之王”
无人区,总要有人闯;只要去做,就有解决问题的希望。踏足医学领域以来,李玉亮笃信笃行。
原来必须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现在只需要一个针孔大小的穿刺点就能完成,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原先不能手术或手术难度很大的疾病有机会得到治疗。早在2002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率先成立了介入医学科。
1993年本科毕业就从事介入工作的李玉亮作为“拓荒者”,从几张床到独立病区,带领团队将科室建设成为山东省介入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室之一,多项技术领跑专业发展。其中,经上腔静脉途径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更是世界首创。
李玉亮介绍,放射性粒子是一种近距离放疗,可以在放射半径内精准打击肿瘤病灶,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累及伤害。作为一柄“利刃”,当前已经成为“癌中之王”胰腺癌治疗的一个破冰之法。
据悉,仅有20%左右的胰腺癌患者拥有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机会,寻求手术外的有效治疗方法成为胰腺癌治疗领域不可回避的课题。
2004年,李玉亮开始将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二十年临床实践,有不少胰腺癌患者扛过了“5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如今,介入技术在治疗肿瘤、外周血管疾病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技术领跑到力推专业前行,李玉亮不仅着力于院内年轻医生的培养,更在积极搭建全省介入医师发展交流平台。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介入质控中心委员兼放射性粒子专家组组长、山东省医学会综合介入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推动介入诊疗技术的规范化、同质化发展。
三十年磨一剑,李玉亮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站在病人角度看问题,找到对病人最有利的治疗方案,初心如磐,他一直在攀登专业高峰的路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