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勇敢的舟山渔民先辈,应该被记住

十年前,电影人方励在东极岛上拍摄电影时,听说了里斯本丸号的故事。因为被这段往事打动,他决心拍电影。

方励是个理科生,作为一名专业海洋科学工作者、资深电影制片人,他知道拍这样的电影一定会亏本,但他同样意识到,“如果我不干这件事,就对不起这段历史”。

“里斯本丸”号的船体如今依旧沉睡在东极岛以东的海底,在拍摄过程中,其所在位置的坐标被方励团队精准定位,通过声呐技术让其“具象”化,并展示给了与之相关的英军士兵家属。

船虽然没有被“物理”地打捞上来,但这部纪录片电影却打捞了“情感”和“记忆”——幸存者或默不作声,或去往异国力求摆脱这段回忆;操纵鱼雷击沉“里斯本丸”号的美国士兵一辈子都生活在自责之中;日本船长战后对于此事连家人都绝口不提,每天抽50根烟,最终死于肺癌。

短短120分钟的电影里,数百个家庭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曲关乎历史、正义、人性的交响曲,震撼人心。

一般来说,电影剧终,故事也就讲完了,至多在片尾字幕中致敬一下原型人物。纪录电影的魅力在于,拍摄者无法预料拍摄过程中会遭遇什么,特别是当制作、拍摄的周期被拉长到了漫长的八年——八年中会发生什么?因为未知而增加了戏剧性。

影片拍摄初期,方励去英国寻访,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自己的拍摄计划。随后他收到一封邮件,说自己的父亲是“里斯本丸”号的幸存者,还活着、住在加拿大……这是他预期之外的收获,是无法预设的剧情走向,更是看到整个故事的观众的幸运。

这种令人唏嘘、感慨的段落在片中比比皆是。看完影片,让人不禁想到法国历史学家佩尔努说过的话,“事实比虚构的故事有更深沉的戏剧性。”

“电影不光是要把这段历史讲给全世界听,也要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东极渔民先辈当年的英勇付出,并为他们的善良勇敢而感到骄傲。”方励讲道,舟山渔民当年的义举鲜少被世人知晓——当时,把这些战俘救上岸后,渔民们把家中本就不多的粮食和衣服都拿出来给战俘饱腹取暖,甚至冒着被日本人屠杀的风险藏起了三名英国军人,最终将他们送往重庆,向世界揭露了这一事件。

“我在采访当年参加救援的渔民后人时,他们说,父辈们提起当年那场救援时都说,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而已。那些盟军战俘的后人说起那段历史,每个人都对舟山渔民表示感谢和致敬。这些侠义勇敢又低调淳朴的舟山渔民先辈,应该被记住,他们的美好品质也必将被继承和传递下去。”

影片最后,当英军士兵的家属们与参与当年救援、最后一位在世的渔民见面时,一个个拥抱、一次次握手,跨越了时空、国家、语言,让这部影片充满了动人动情的诗意。

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访谈揭露了那段悲壮残酷的历史,沉没了82年的“里斯本丸”号不再“沉默”,《里斯本丸沉没》也不会“沉没”,这部兼具艺术性与纪实性的好片,正在被观众看见,也值得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期间走入影院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