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延洙:韩国半导体业的危机从何而来
韩国半导体业似乎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韩国半导体的全球出口比重已经连续4年低于20%,今年前3个月更是跌至13.6%。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了《芯片与科学法》的所谓“护栏”条款细则。韩国经济研究院指出,这里面包含四大“有毒条款”,比如要求申请补贴的企业报送产量、前10大客户之类的敏感数据等。韩国在全球半导体业中的优势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具体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全球半导体业的周期性因素。由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供应链受阻等原因,全球曾一度陷入芯片荒。这导致制造商选择增加产能,生产更多芯片,最终造成供应过剩。现阶段韩国半导体业的库存天数达到约20周的创纪录时间,比过去一般仅5到6周的库存天数高出许多。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预计,2023年的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萎缩4.1%。全球半导体业疲软,加剧了人们对韩国半导体业未来的担忧。
二是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韩国企业更注重制造存储半导体和代工业,高性能的系统半导体供应能力不足。这种失衡性发展也加剧了人才聘用的瓶颈现象。为解决不平衡的产业结构,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持,而这迄今尚未取得进展。而且,韩国半导体业对外依赖严重,比如60%以上的电子和化学系企业依赖日本技术和原材料。
三是国家支持还需更多。分析普遍认为,韩国半导体业的崛起直接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实际上,发展起来的半导体业更多由大企业主导,而非国家。由于其庞大的资本和盈利能力,韩国的大企业独立设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而非遵循政府的决定。如今,由于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还有来自美国方面的冲击,韩国半导体业需要来自国家更多实际的支持。3月30日,韩国国会表决通过“韩版芯片法案”,给予半导体企业更高的所得税税额抵免率。根据新规,中小企业的投资抵免率由目前的16%提高到25%,中型骨干企业和大企业由8%提高到15%。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对半导体业的实际支持还有不少提升空间。比如欧盟推出一项总规模达到420亿欧元的《欧洲芯片法案》。
四是在中美之间的“模糊”态度。“芯片四方联盟”是美国对中国的“定点攻击”,从2022年3月浮出水面。虽然韩国并未像日本那样明确表态追随,但这样的“模糊”态度已经让韩国企业深受其害。今年3月韩国半导体出口继今年1月(-44.5%)和2月(-42.5%)之后持续大幅减少(-34.5%);对华出口在3月也下滑33.4%,连跌10个月。
韩国半导体业被迫在美国补助金和中国投资之间“选边”,美国的这一策略让韩国想起上世纪80年代华盛顿对日本半导体业的打击。三星电子即将投资170亿美元在美国得州设立一家晶圆代工厂,SK海力士也宣布将投资220亿美元在美国建立芯片封装厂。一旦它们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就需要接受《芯片与科学法》的约束。对韩国企业来说,这几乎等于要放弃对中国市场的新增投资,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中国是韩国半导体企业的重要市场,SK集团会长崔泰源、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等刚刚相继访问了中国。
韩国有句俗语,“等马跑了,再关马厩的门”。意思是,事情已经发生,再采取弥补措施就晚了。中国和韩国互为重要合作伙伴,2022年,中韩贸易额达3622亿美元,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希望韩国政府从自身长远利益和公平开放的市场原则出发,早早明确态度。(作者是清华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