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胜: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俄乌冲突以来,外媒中有一种声音,认为乌克兰冲突会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长,理由是俄乌冲突将加剧全球供应链的中断,以及广泛的对俄制裁会导致能源成本的上涨。另外,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上升,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国内一些人对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信心不足,外媒更是对我国今年增速目标表示怀疑。

然而,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在风平浪静、轻轻松松的环境中实现的。今年我国经济确实面临诸多困难,但中高速增长的潜力没有消失,拥有长期持续发展积累的雄厚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和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外资流入第一大国,为应对“三重压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经济已不是弱不禁风的小船,而是大江大海中经得起狂风恶浪的巨轮,无惧国际环境的“乱云飞渡”。

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产业体系的广度与深度、在世界生产与贸易体系中的地位、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经济结构转型与增长动能的转换,使中国具备突破“三重压力”的强大潜能。中国经济既有稳的压舱石,也有进的发动机。

从需求收缩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速同时呈现下降趋势,部分是由于前年前低后高的基数因素,部分是由于疫情、灾情对旅游、餐饮、娱乐、航空等服务业和其他消费的冲击;还有部分原因是我国主动加大结构调整,对部分行业进行必要整顿和市场监管。这些因素总体上具有阶段性、暂时性,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国已经确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十四五”规划,政策靠前发力,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一批重大规划项目加快实施,将显著拉动有效投资需求。同时,产业升级、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经济、乡村振兴、双碳战略与新能源革命,也带来新的投资需求,既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又有利于当前弥补需求收缩短板。

宏观政策方面,国家可用财力显著增强,有足够能力支撑更加精准的积极财政政策,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直达基层,为小微企业纾困降负;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扩大就业,消除群众后顾之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有效激活国内消费需求。

从外部需求看,俄乌战争加剧美欧与俄罗斯的战略对抗,国际风云变幻对我国既有不确定的不利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全球产业链更加需要中国这个稳定因素,中俄、中欧、RECP内部的贸易都将扩大。中国继续深化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大循环,加上中国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取得战略性胜利,保证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同时欧洲超越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俄贸易在去年历史新高基础上增速达到38.5%,印证了世界对中国的需求将持续有增无减。可以预期,今年外部需求依然强劲,中国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从供给冲击看,主要来自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实施单方面断供,导致我国高端芯片和某些关键技术的供应受阻。去年以来美国拉拢欧洲及日韩,投下5200亿美元巨额补贴,试图构建将我国排除在外的半导体产业链。受此影响,我国部分高科技企业的供应链面临一定威胁,但影响是局部性的。

从预期转弱看,关键在信心。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国家作出稳增长的一系列战略安排和部署,推出一系列财政、金融配套举措,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有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两会确定5.5%的经济增速目标,传递出增长的积极信号和坚定信心。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引擎作用,有利于增强投资者预期。今年1-2月,我国外资流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8%,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投下信心票。

同时,中国经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加快转换,数字经济、新一代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作者是独立经济学者,资深金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