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眼中的青岛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0月22日 第 05 版)

近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青岛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座谈会上,8位长期在青岛工作的外国专家畅谈他们作为国际人才,为何选择中国,选择来到青岛工作与生活。

那布(来自尼日利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访问副教授):

四五年前,在同事和朋友的介绍下,我初次了解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促使我选择来青岛工作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海洋研究所有非常多的机会,也有很好的合作机制,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与很多不同机构、组织和其他科研人员的合作机会,项目和资金支持也很多,对我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让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青岛本身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座城市,吸引了很多国外的高端人才前来定居。

大卫·许梅里席(来自德国,标迈工业自动化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出生、成长在德国的科布伦茨,成长环境并不国际化。大学期间,我来青岛参加了文化交流活动,尽管只有短短6个月,但奠定了我的国际观念和视角。大学毕业后,我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来中国前几年一直在美国工作。2019年7月开始,我们开始在中国选址建厂,在访问了中国各地非常多的工业园后,选择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产业园建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尤其是青岛市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扶持和优惠政策,再加上青岛本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各种有利条件,我感觉这里很适合外商前来。

裵动锡(来自韩国,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系统专家):

我来青岛快四年时间了。之前我在韩国工作了二十年,一直在韩国京畿道水原市,韩国和青岛非常近,坐飞机一个半小时就能到。比起水原市,青岛的气候更加宜人,工作和生活方面我都非常满意。青岛是韩国人最熟悉的城市之一,青岛羊肉串加青岛啤酒在韩国很有名,我对这里的生活和工作很满意。

马可·洛瓦蒂(来自意大利,海信集团高级算法工程师):

我妻子是一名中国人,我和妻子相识于意大利,但2021年我们决定回到中国生活。我个人的经历是非常国际化的,在欧洲的奥地利、芬兰、瑞士等国家都工作过,我觉得只要有合适的职业发展机会,都可以去尝试。现在,我非常喜欢自己在海信的工作,跟同事一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制造出美妙的音乐。青岛山美水美,经济发展也很有活力,有一些非常大的知名企业,吸引着很多海外人才来这里。

刘鹏(来自美国,青岛中电绿网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20世纪80年代出国后,在加拿大待了十几年,在美国硅谷待了十几年,一直做技术和管理工作,后来回国在通用电气的中国公司工作。2016年,有关部门的领导推荐我来青岛创业,短短几年间,已经有大约200名员工了,在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的帮助下,公司一直在快速发展。我感觉青岛是一个很好的城市,不但城市漂亮,政府工作效率也很高,有很好的营商环境。我希望青岛可以打造自己的科技产品产业链,让整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更足。

班超(来自保加利亚,青岛城市学院—古腾堡英才学院副院长兼外国语学院EAP主任):

对我来说,首先中国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国家,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给外国人提供了非常多的工作机会。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我的主要任务是以自己的国际背景,来推动我们这所国际学院发展得更好。青岛有非常卓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非常多元化、国际化的文化,本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多语言教学和人才培养,这是促进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我希望青岛继续打开大门,吸引更多外国专家用自己的专业和才能为青岛做贡献。

朴桓成(来自韩国,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门长):

我与青岛在2003年就结缘了。从一开始,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氛围和开放的城市文化就吸引了我,所以在公司选择来青岛投资时,我决定来这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活力和市场潜力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选择城市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生活的稳定性、市场的活力以及对外籍人士的友好程度,青岛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让我深感安心和满意。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青岛工作,我觉得这么多年青岛一直在进步,希望它以后发展会更好。

卡佳(来自俄罗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教师):

我是在200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青岛;2017年我选择再次来到青岛,这次把孩子都带过来了,爱人工作也转到了青岛。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对俄罗斯方面,已经与24所俄罗斯高校签署协议,我也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交流合作。我爱人就是山东人,我特别喜欢山东人的做事方式,非常友好、非常实在,青岛各个部门做事也都踏踏实实的,所以过了这么多年,还是选择回到青岛。

(本报记者 刘少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