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帆:当小人物奔赴大时代

作为一种历史的“可能性书写”,《风起陇西》既不同于正史演绎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也不同于天马行空的“架空历史故事”,其特点是把小人物置于大时代的变局中,在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背景中拉扯张力,最终以个体命运的挣扎和突围表达更为深邃的人本主题。这一点,在《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张小敬、《风起洛阳》中的高秉烛身上见过,如今在《风起陇西》中的陈恭(陈坤饰演)、荀诩(白宇饰演)身上,依然能看到熟悉的配方。

但小人物要迸发出大魅力,难度颇巨。譬如后世对《三国演义》虽有“诸葛之智近乎妖”的诟病,但观众依旧喜欢料事如神、直破敌营的主角设定,像陈恭这种拼尽全力也只是打个平局的主人公,确实缺少“爽感”。不过,既然《风起陇西》确立“大时代、小人物”的设定方向,也因此呈现出新的人设思路:既少有黑白脸谱的设定,又吝于给主角加技能光环,而这两点正是影视剧营造“爽感”的惯用利器。

与同是描写两派斗智斗勇的《琅琊榜》甚至是《甄嬛传》相比,“白帝”陈恭名号虽响亮,却既少有“运筹帷幄于帐中”的智慧,又缺乏“十步杀一人”的功夫,更没有拉帮结派、舞弄朝野的本事。人的复杂、事的变化,让主人公不再是料事如神的麒麟才子或经验丰富的老手特工,他讲义气却没底气,行事严谨而应变不足,经常好不容易憋出的计划,被人一两句话就带偏、落空。白天,他整装待发地游走在生死边缘,晚上却散发披肩地独坐房中,蹙眉发呆,两眼失神,回忆着和妻子结发的欢笑、和朋友畅饮的瞬间。他是复杂的、惆怅的,甚至带着无奈的悲凉。正如导演路阳所说:“难得这样一个斗争激烈的故事里面,没有什么严格的正派和反派,在这个环境里,人都很无奈地选择。”

在不少影视剧成为“倍速剧”的当下,行业在“存量”上的竞争愈加激烈,倒逼流量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但不论在何时,“演什么”永远比“什么人演”更重要。《风起陇西》虽在叙事层面尚有值得推敲之处,但也在无声地宣告“古装审美+谍战叙事”的类型创新。

也许拍惯了电影的路阳导演心中也会有此期待:打开电视,也可以关掉灯光,进入影院或剧场般的审美体验中。诚然,这在当下的收视环境中多少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但来路已定、前路未知,风起之时,谁又知道下一次国产剧集创新的悬念在哪里呢?(作者是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