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山:警惕“台独”利用认知战绑架两岸关系
2021年以来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升级所产生的连带效应,以及近期“大翻译运动”等一系列相关卑劣行径的持续被曝光,以民进党当局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的认知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我国社会对于“台独”认知战图谋的讨论,大多依然还只停留在俄乌冲突等舆情、舆论层面,再加上我国台湾所谓的选举政治愈发娱乐化等乱象,对于民进党甚至存在漫画式理解。种种原因的叠加,使得我们极大低估了“台独”等反动势力所发起的或明或暗的认知战的严重危害。
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总体进程当中,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已经处于事实上的落后阶段,与祖国的一般水平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代差。这就造成我们对于我国台湾、香港的独特媒介经验始终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这种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上的相对落后也掩盖了民进党当局等“台独”势力长期以来在操控我国台湾舆论等方面的种种卑劣行径。与我国香港的连登、高登类似,我国台湾的“批踢踢实业坊”(简称PTT)这一类BBS形态的网络社区依然是其互联网上最为主流的媒介平台,相关舆情及背后的极端情绪都在其中完成最初的策源、扩散和跨圈层传播。
2019年岛内“农委会”发布公告称,以总预算1450万元新台币用以“在网络论坛等社交平台进行讯息实时澄清”,使得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培植通过网络暴力等方式操纵舆论的“网络水军”被曝光。“1450”因此被用来泛指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网络水军”。不仅如此,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既通过强行干预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中天新闻台牌照更换等,图谋全面控制岛内的传统广电体系,也在游戏、动漫等看似亚文化的网络社区不断煽动、教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极端情绪。这就是近些年来,《返校》等一系列煽动、教唆极端情绪的影视、游戏产品在岛内不断出现,并得到“港独”等反动势力呼应的基本背景。特别是近期,先是在敌对势力的“大翻译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游戏社区巴哈姆特,以及岛内“华视”新闻台以工作失误为借口公然通过字幕进行政治造谣、制造岛内紧张气氛等,都是“台独”势力通过各种卑劣手段掌控岛内舆论的现实缩影。
更何况,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的认知战,并不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舆论战、心理战、信息战等层面,还正呈现出清晰的极右翼特征。近期,从首次发布所谓《全民国防手册》到炒作“全民国防”“就地动员,就地作战”“巷战”等议题就可以看出,“台独”正蓄谋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其“14日新制教召”等从官方到民间的准军事组织的进一步常态化、实体化和机构化。
而且,尤为需要注意的是,以民进党当局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正在与美方密切勾结。本世纪以来,美军已经完成从外层空间到海陆空实体空间再到虚拟空间的全频谱作战、全域作战等军事理论、战争观念的系统转型。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2017年9月美军首次提出内在于全频谱作战、全域作战等军事理论、战争观念的“认知战”概念,强调“战争形态正由消耗战向认知战方向转变”。当时这一概念立即得到“台独”势力的热捧,尽管其不断贼喊捉贼地污名化爱奇艺、小红书等作为高维媒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文化影响,指责它们是大陆对台的“认知作战”,但确实在相当程度上使我们忽略了这背后的极右翼政治诉求。
正是基于全频谱、全域等前所未有的范畴,作为美军新的军事理论和战争观念代表的认知战的意义才值得被严肃评估。俄乌冲突已经证明虚拟空间的话语争夺不仅完全可以影响实体空间战争的具体走向,还可以通过外层空间的“星链”等所谓民用卫星直接链接到智能化、算力化的综合性信息化作战平台重新调配资源,在短时间内改变局部战场的态势。所以,这就远远超出了我军传统意义上的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范畴。在这个意义上,与“台独”势力的斗争,也是我军在认知战领域与美军的一次实打实的直接较量,而美方也表现出了试图将海峡两岸问题俄乌化的危险倾向。
作为敌对势力前台代理人的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其认知战图谋长期以来被严重低估:一方面,它们一直在游戏、动漫等亚文化领域不断暗中布局,并已开始向我们的高校、教育等系统渗透,妄图以抹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炒作性别议题、传播错误性别取向等手段误导广大青少年;另一方面,它们在岛内正在几近动用一切手段、一切资源来挑拨两岸关系,人为制造敌视和对立,煽动、教唆极端情绪,其政治诉求已经具有极端排外等清晰的极右翼特征。
在我国台湾岛内2024年选举已经进入议事日程的这一周期,我们尤其要警惕“台独”等敌对势力的种种认知战图谋,迎接我们的无疑将是复杂的斗争形势。(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