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进阿富汗觅重建商机,还得悠着点

阿富汗政权更迭以来,国内多家民企代表和各界人士纷纷赴阿考察,抢占阿富汗重建商机成为国内部分企业关注的重点。笔者过去几年持续观察中巴经济走廊与阿富汗政治安全形势及投资环境,2021年11月作为阿政权更迭后国内第一个赴阿学者考察团负责人对阿富汗开展了半个多月的田野调查。笔者认为,阿富汗确实存在一些商机,但整体风险仍然较高,目前暂不宜鼓励中国个体商人、民营企业大批进入。

第一,阿富汗当前安全形势仍然严峻。虽说阿富汗塔利班已经控制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口与土地,阿富汗临时政府对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充满期待,但阿富汗目前仍存在“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其中部分成员已化整为零进入城市。北方少数民族武装日前更是声称要对阿塔发动“春季攻势”,中资企业人员如果此时大量出现在阿富汗,容易成为恐怖组织的政治性袭击目标。

第二,阿富汗投资环境的稳定性仍有待观察。阿富汗长期经历战乱,塔利班虽然接管了全国政权,但这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结构都呈高度碎片化特点。政治上,部落政治与家族控制仍是这个国家的基本底色;经济上,之前主要依赖外国资金援助的城市经济、自给自足的农牧业经济,以及依靠走私、毒品和矿产的边境割据经济三种经济体系并存。这种政治经济社会的前现代性与碎片化,使得中国企业任何稍长周期的投资都需要相关人士具备高超的利益相关方识别与管理能力。也就是说,每个大中型投资项目都可能需要与阿富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不同民族部落社区打交道,但大多数中国企业在阿富汗短期内很难具备这种能力,即便借助在阿深耕多年的中介助力,仍然会面临阿富汗有效支付能力不足、合作伙伴信用以及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商业风险。此外,阿富汗临时政府目前沿用的主要还是前政府时期的外资准入政策与法律体系,塔利班执政后会按照伊斯兰教法的方式作出一定调整,这意味着目前签订的协议将面临潜在违约或条款修订的可能。

第三,阿富汗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文化差异巨大,易出现“文化冲突”。阿富汗人生活中的宗教因素和部落思维与中国人的常规思维行事方式相去甚远,属于典型的“异质文明”。在巨大文化差异下,很多阿富汗人可能从没见过中国人,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以商人的逐利形象大范围出现在阿富汗,对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未必是好事。

总的说来,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锂矿、铜矿储量都居世界前列,阿富汗重建百废待兴,对中国商品亦有广泛需求。这些机遇应该抓住,但同时应看到阿富汗仍然是高风险国家,而且缺乏足够的支付手段。对阿经济合作应在国家统筹下有序开展,稳步推进。比如在企业层面,当前不宜鼓励中国个体商人、民营企业大批进入,而应支持有战略意识的民营企业或民间组织打前站,首先从医疗、清洁饮用水、粮食、教育援助等领域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在此基础上,国企可与民企探索形成良性梯次合作,有重点分步骤进入,在全面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重点项目开展试点,获得成功经验形成成熟模式后再逐步铺开。这样方是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并预防控制企业投资风险的正确路径。(作者是中企海外风险管理专家、东方锐眼风险管理公司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