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昊宇:日政局动荡恐加剧右倾民粹化
在日前举行的日本众议院大选中,执政的自民党遭遇近15年来最大败局,日本政坛延续12年的“一党独大”局面被打破。随着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的崛起,日本政坛格局可能重新朝着“两强并立”的方向演化。由于目前日本没有任何政党在众议院拥有过半数议席,这就给未来日本政局走向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经过这次选举,日本政坛的力量格局将迎来重大转折点,但保守右倾化的政治生态却并未发生变化,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特征。
首先,“两党政治”的摸索可能重启。在奉行西方多党制的国家中,二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政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自民党长期执政带来的政策稳定性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但也滋生出“金权政治”“派阀政治”“密室政治”等诸多弊端。冷战结束后,随着传统的“保守对革新”的政坛格局被打破,日本的政治精英开始寻求效仿美国、英国那样实现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模式。此后经历多次政坛分化重组,被视为“自由派”保守政党的民主党开始崛起,并于2009年取代自民党上台执政,一度被认为日本成功实现“两党政治”。但在三年执政期间,日本内政外交乱象丛生,最终民主党狼狈下台,日本政坛重回自民党一党独大局面。
时隔12年,在“政治黑金”丑闻的冲击下,自民党与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的力量此消彼长,新的“两党相争”局面可能再次上演。但无论是对比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还是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自民党和立宪民主党之间围绕治国理念和内外政策路线差异并不明显,这也预示着日本走向两党政治的条件仍未成熟。
其次,“保守政治”主导的格局更趋固化。随着冷战后“保守对革新”的政坛格局瓦解,日本政坛以社会党为代表的传统左翼势力逐渐萎缩,政治的保守右倾化不断发展。
近年来日本政坛的政治光谱更是加快右移。这次选举后,左翼政党日本共产党和社民党仅获得9个议席,势力进一步削弱,其他均可被归类为保守派的大小政党已占据超过95%的比例。随着“保守派”野田佳彦再度当选党首,立宪民主党内的中左势力面临着边缘化的压力。在政治光谱中比自民党更加偏右的日本维新会和国民民主党分别斩获38个和28个议席,成为第三和第四大党。被视为极右势力的参政党和新兴政治团体“保守党”分别拿下3个议席,这两个党的政策主张带有偏激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色彩,获得日本国内“网络右翼”为代表的激进保守群体的支持。在整个日本社会思潮趋于保守右倾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右翼政治势力可能进一步坐大。
再次,“民粹政治”大有抬头之势。自民党自从1955年立党以来,党内主要路线之争是围绕“重经济、轻军事”的“保守本流”和主张“修宪和自主防卫”的“保守旁流”之争,在很长时期前者占据主导。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政治右倾化的发展,从小泉纯一郎到安倍晋三执政期间,推动“摆脱战后体制”的修宪强军路线成为主导。在此背景下,岸田文雄虽然出身保守本流,任内却大肆渲染“外部威胁”,推动实现了日本防卫安全战略由守转攻的重大调整,开启了战后最大规模的强军扩武路线。从这次选举来看,除了日本共产党和社民党依然坚持护宪立场外,各主要政党异口同声主张修宪强军,竞相提出各种对外示强主张。在经济政策上,面对安倍时期超常规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副作用,尤其是日本国家债台高企,财政赤字积重难返,却鲜有政党敢于提出货币政策正常化和财政健全化主张。相反为了吸引选票都在“画大饼”,争相提出减税等功利性的财政刺激计划。
可以预见,随着日本政局动荡加剧,一方面朝野政党为了争夺权力,会针对彼此政策主张加大攻讦,导致各种政策议程的推进面临更大阻力,党派间争斗将更趋激烈。另一方面,为了笼络民心,各党派的政策主张可能表现出更强的短视功利性和民粹化色彩。在外交安全政策上,需要警惕日本对外转嫁内部矛盾。
近年来,日本外交安全政策表现出鲜明的价值观竞争和阵营对抗色彩,积极炮制各种地缘竞争叙事,炒作“周边有事”,这也成为自民党政府推动强军政策闯关的“不二法宝”。究其根源,这种政策转变产生于日本外向型大国志向与内向型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矛盾。面对国力的衰退与中国的发展,日本政界难掩焦虑情绪,对华政策中充斥着对抗性思想,理性的中国观和对华政策争论几乎不复存在。如果说石破茂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逆转右翼政客高市早苗,是自民党内稳健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制衡作用,那么现在随着自民党的执政地位岌岌可危,未来还有谁能为日本激进的右倾化路线踩下刹车?对于这次选举可能带来的长期外溢影响,恐怕需要立足于日本政治右倾民粹化的现实加以审视。(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