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黎以停火应成为巴以冲突解决的契机

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新一轮冲突延宕一年有余、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军事冲突升级后,以方与真主党终于在当地时间11月26日达成临时停火协议。这份协议可以说是此轮冲突爆发以来,中东显现的第一缕“和平曙光”。

一年多来,任由冲突不断升级外溢,人道主义灾难惨绝人寰,冲突各方几乎未达成任何有效的停火协议。尤其是有关冲突方一意孤行,国际斡旋失灵致使本轮冲突延烧至今。对于战火中挣扎经年的黎巴嫩等中东地区的民众来说,黎以停火协议无疑弥足珍贵。按照一些外媒披露的内容,这份协议要求,在未来60天内,以色列将逐步撤出剩余部队,黎巴嫩军队和国家安全部队也将开始在自己领土上进行部署。

然而,此次黎以之间属于战术性临时停火,其持久性面临考验,能否转化为长期停火尚难预料。此次黎以停火对中东冲突主体和根源——巴以冲突的降温能带来多大积极影响,更是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过去两个月中,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领导层实施了毁灭性打击,真主党实力严重受损,以方削弱真主党的目标已经达到,但进一步派兵打击甚至摧毁真主党武装并不现实。以色列号称“在七条战线上作战”,有压缩战线的迫切需要。况且,黎以战线并非以方作战重点。真主党不是本轮冲突最初引爆的当事者,黎以冲突实际上是巴以冲突外溢所致。以方很可能希望通过收缩战线,聚焦加沙和伊朗。历经一年多的战事,以军需要休养生息,此时停火符合以方利益。

真主党是集民兵、政治力量、社会运动于一身的组织,也是黎巴嫩政坛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作为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的核心成员,抗以反美虽为其战略的一部分,但其首要目标仍在黎巴嫩国内。在冲突中指挥协调力、组织体系、作战能力遭到空前折损的真主党,“停止冲突、保存实力”成为优先选项。真主党经过此番打击,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形势,与以方达成停火,方能保存实力。与以色列的冲突延宕将使其实力受损,削弱其在黎巴嫩政坛的影响力。因此,真主党也有与以方达成停火的迫切需要。此外,黎以停火也透露出伊朗及其领导的“抵抗之弧”对以冲突降温的意愿。

作为黎巴嫩前殖民宗主国的法国,把黎巴嫩视为在中东的最后一块“自留地”,历来不愿错过在黎充任调停人的机会。对于在中东毫无建树的拜登政府而言,则迫切希望任期末尾在中东外交上取得些许成绩,留下一笔“外交遗产”,以勉强挽尊。因此,美方抓住冲突双方萌生停火愿望、法国及黎政府加大斡旋力度的时机,着力推动停火谈判。另外,中东陷入大乱并不符合美国从中东收缩的既定战略,华盛顿竭力避免卷入中东冲突,希望冲突得到控制,以免影响其以大国竞争为导向的全球战略。

不得不说,黎以停火协议的脆弱性在于其临时性质,且以方保留“独立判定真主党是否遵守协议”的权利。加之国内和国际停火监督机制本身就不充分,不能排除冲突再度爆发乃至升级、失控的可能性。临时停火协议到期后,能否转化为长期协议面临困难。届时更加偏袒以色列的美国新政府已上台,预计以方会据此采取相应的政策。当然,尽管挑战重重,仍不能否认这份停火协议的积极意义。

随着黎以冲突暂时偃旗息鼓,解决巴以冲突这个本轮中东冲突主体与根源的迫切性更加凸显。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以此为契机,趁热打铁,推动巴以停火,有关斡旋方也的确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然而,黎以冲突与巴以冲突有本质区别,不可等量齐观,也不应高估前者对后者的正向促进作用。正因为黎以冲突是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和衍生物,真主党并非本轮巴以冲突最初引爆的当事者,且双方停火有现成的联合国安理会1701号决议约束,所以并不需要额外而艰巨的谈判。

巴以停火的难度则更大、内部因素也更加复杂。时至今日,以色列方面仍被强烈的复仇心理驱使,而且仍未放弃“彻底消灭哈马斯”的执念。此外,以色列政府强调仍有100多名人员未获解救。另一方面,巴以冲突迄今已导致巴方4万多人遇难,10万多人受伤,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全民面临食物匮乏、营养不良的困境。不少媒体形容,“加沙已沦为人间炼狱”。这些数字和眼下的态势,诠释了双方之间的仇恨情绪及实现停火的高难度。 

黎以停火证明冲突难以通过武力的方式来解决,最终还是要通过谈判化解矛盾。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延宕,冲突已到了打无可打的地步,也已经来到战与和的转折点。黎以冲突及实现停火理应给巴以双方带来启示,唤醒有关方面的良知。冲突方和国际社会应以黎以停火为契机,推动巴以停火之日早日来临。(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