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野:警惕民进党当局倚美搞“语言台独”
近期,“美国在台协会”与民进党当局一起举办“台美教育倡议系列活动—第五届华语教育研讨会”,引发岛内各界议论,民进党当局大力扶持的“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成为关注重点。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在美扩张速度惊人,短短几年便增至66所。
深入了解该机构的背景与发展历史,可知该机构实质上是民进党当局长期推行“文化外交”政策的产物。进入21世纪后,民进党当局对一直由台湾各高校和民间教育机构实施的对外汉语教育进行收编整合,2004年成立隶属台教育部门的“对外华语文教学政策委员会”,2006年成立“对外华语工作小组”,在台湾师范大学成立“全球华语文教育项目办公室”,建立“全球华语文信息网”,全力对外推广。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后,为配合“新南向政策”,大力对“新南向地区”推动汉语教育,借此强化与“新南向地区”的社会文化联系。2020年民进党连任后,其所推动的海外汉语教育被美国看重,被美视为对冲中国大陆文化影响力、助美实现与我文教“脱钩”的“替代品”。民进党当局趁机与美深化勾连,签署所谓的“国际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由台当局“侨委会”与“美国在台协会”直接对接合作。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怪异的景象:中国大陆开办的“孔子学院”在美不断被迫关闭,而民进党当局直接资助的“华语文学习中心”不断扩张。
更值得警惕的是,民进党当局与美共推的“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其实服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力推的“台湾问题国际化”策略。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持续升级,美国等西方国家打“台湾牌”的强度、频度与力度均不断升级,尤其注重在认知领域攻击抹黑我统一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如将我“遏独促统”工作污蔑攻击为“吞并台湾”,宣称民进党当局“谋独拒统”是“自由民主VS威权”。而民进党当局阐述“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的功能定位时,直接表示“在共享的民主自由价值下,为美国成年人提供学习华语文的自由环境”,其网站宣传片直白地宣称“台湾是一个自由之岛”。其所使用的汉语教材更是夹带私货,“中华文化”被刻意遮蔽甚至忽略,极力凸显“台湾文化多元性”和“台湾认同”。在此,“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实质上已成为民进党当局“对外谋独”的辅助机构。
尤其是赖清德上台后将推动“文化台独”作为施政重点,打着“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幌子,以追求“自由、民主、人权”为口号,试图全面改造台民众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实现“洗涤人心,重建社会”的战略目的。相较于李登辉、陈水扁与蔡英文等前几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赖的“文化台独”举措更全面具体,既重视通过法律等刚性手段为“文化台独”保驾,也重视利用歌剧、影视剧等文艺产品进行柔性传播,还高度注重对外宣传,如费尽心思外销“独味”十足的影视剧《零日攻击》《听海涌》等。接受民进党当局大力资助的“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或将成为其对外宣扬“文化台独”的新抓手。
但民进党当局的政治盘算大概率难以得逞。促成教育文化传播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投入巨额资源。考虑到当前两岸实力对比已经全面失衡,民进党当局想把对抗性思维引入文教领域,意图在全球范围内对冲大陆影响力,只能说是天方夜谭。台媒和专家学者自己都承认,“短时间取代孔子学院很困难”。从数据上看,2024年民进党当局依托“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搞了几百场“华语文能力测试”、吸引了十余万考生参加。而大陆主导的汉语水平考试(HSK)2024年1月便有5.3万人参加,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更重要的是,民进党当局在海外推广汉语教育与其在岛内大搞“文化台独”存在深刻且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且不谈在长期搞“去中国化”教育的台湾地区,汉语教育质量还能不能保持,单就语言教育本身而言,语言不仅仅是字音字形,更是思维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只要深入汉语教育本身,就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更能体会到台湾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抽离了中华文化的台湾文化只剩下一片贫瘠。搞一些小动作,如将中文或汉语改为“华语”,在教材中刻意忽略“中华文化”,注定徒劳无功。(作者是正奇经纬智库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