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走进课堂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弘扬民族艺术,培育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也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源泉。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斗争中创造的灿烂的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从国风到汉、魏乐府,从宋词、元曲到明、清以来的“小令”、“时调”,直至今日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曲艺,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乐器,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音乐印记。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挖掘民间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究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但如今被一个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却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许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之间始终存在着脱节、割裂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一些不足。我们的民族音乐因其“年迈的高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等客观因素,正在音乐课堂中面临着巨大“危机”。

据调查了解,很多学生过分热衷于流行歌曲,排斥民族音乐,对中国的民族音乐知之甚少,表现出无知与淡漠。这真是一种令人深思的文化现象。“由于音乐教育模式上的全盘西化,使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主体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已经迷失了。”为什么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民族民间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定要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所以,学校教育是个问题的关键。注重加强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重视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已经成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的任务。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儿童音乐教育首先应该用更纯洁的、真正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重要材料。寻求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成为各国家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统在这样的环境下,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只有把民族民间音乐放入学校教育体系,才会使学生从小就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感情,从而促进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因此,必须加强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

缺乏一个固定、长效的民族音乐文化进入国民音乐教育课堂应该成为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实验,学校应对此进行普及教育,而不能仅仅是兴趣教育。民族音乐进课堂应有一个长期的制度和标准、目标,而不是靠各个学校自身实验,摸着石头过河。要想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并发扬光大,建立一个与之相关的长效教育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下多大的力气,决定着将来取得多大的成绩。只有当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各项教学制度和用人制度,集各方力量,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出相应的统一教材,拟定教学大纲,并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从办学经费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和保障,形成一种长效的运行机制。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民族文化进课堂”将真正的从教学实验,转变为教学目的。关于促进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发展,从鼓励,发展激发兴趣的情况来看,来促进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教学,以鼓励民族音乐发展的兴趣,这一点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也不是什么都适合引进课堂的,传统的歌词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是否在创编教材上,顺应时代的潮流,吸引学生喜欢。

在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对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这对我们学生在未来能不能拥有文化自觉的精神,传承并弘扬我国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有的历经社会变化流传下来,有的已离我们远去。这是客观无法改变的规律,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应该做到,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因为“不知道”而让它消失。(作者:陈柏宇 驻马店第十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