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侠气” 

前几天,老家的发小来省城办事儿。聚会间聊起了我的父亲,发小用到了一个词:燕赵大侠。他说我父亲身手不凡,胆气逼人,爱打抱不平,有燕赵大侠之风,我颇为赞同。

父亲爱好武术,很小的时候就到处拜师学艺,马步一蹲就是几个时辰。听母亲说,父亲通晓猴拳、螳螂拳、通背拳、形意拳等拳术,但他很少在我们面前显露。也许是性格原因,或者是习武所致,父亲最喜欢给我们兄弟姊妹讲《水浒传》,提起书里的一百零八将,父亲总是神采飞扬,行者武松、浪子燕青、花和尚鲁智深……唯独提起宋江,父亲就会情绪低落地叹着气说,人总得有几分“侠气”。

说到父亲的“侠气”,有几件事我印象深刻。

有一年,有夫妻俩开货车不小心把我们邻居家的院墙撞塌了,邻居开口索要5000元赔偿。上世纪90年代的50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司机一个劲儿地赔不是,司机的爱人也哭着请求少赔一点钱,但邻居根本不为所动。

看到这一幕,父亲做起了中间人,劝邻居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做事不能太过,能不能大概算一下垒墙的成本,再加上一点。谁会一辈子待在家里不出门呢?邻居的态度渐渐松动下来。在父亲的努力下,司机赔偿1500元钱了事儿。司机两口子对父亲特别感激,因为那辆车刚刚贷款买下不久,债务缠身,正处于困难时期。父亲说,一件小事而已,自己只是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去处理问题。事后,这夫妻俩专程来我家道谢。因为司机师傅人很实在,又聊得投机,一来二去和父亲成了好朋友。

还有一次,父亲与本村的王大爷坐中巴车去县城,那个年代公共汽车上小偷很多。走到后半程,车上忽然上来四五名男子,看他们留着长发、吊儿郎当的样子,父亲提高了警惕。果然,其中一名男子凑到父亲身边,两个手指头悄悄地伸进父亲的上衣口袋,父亲一把抓住他的手指,顺势一掰,小偷疼得“嗷嗷”直叫。旁边的同伙闻声赶来支援,父亲见状,把小偷一把推到一旁,将一名同伙勾倒在地,又一个擒拿手,擒住第三名男子。父亲呵斥:“你们干什么不好,非要做小偷!老百姓挣钱容易吗!”这时,同车的人也纷纷帮忙,高喊着“把他们送到派出所”,几名小偷吓得直求饶。

上世纪80年代,父亲曾经捡到一张数额不小的支票,他在原地从上午一直等到傍晚时分,终于等到了急匆匆赶来的失主。确认信息后,父亲将支票还给失主,失主拿出钱来表示感谢,被父亲一口拒绝。经了解,失主是另外一个公社的会计,支票是去客户那儿要账刚要回来的。

“该出手时就出手”“与人为善”“男人就应该打抱不平”……父亲的侠气之声犹在耳边,侠义之举终身难忘。尽管他离开我们近20年了,但他的事迹犹在昨天,历历在目,常常想,粗犷、高大、身手敏捷的父亲如若回到古代,从军许是一位将军,游历定是一位大侠。

多少次看到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的行为时,总会想起父亲,想起他的“侠气”,想起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想起他始终秉承的“与人为善,义字当先”的做人做事风格。生活中,我们更是按照父亲的教诲为人处世,结交朋友。如今,我也将父亲的“侠气”讲给孩子,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传承“侠气”的家风。